AI导读:

公安部公布5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典型案例,涉及非法配资、非法期货经营、变相非法荐股。案件凸显国家对场外配资等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维护资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权益。

3月21日,公安部公布5起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典型案例,涉及上海、江苏、安徽、广东等地,凸显了国家对场外配资、非法投资咨询等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态度。

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全链条、全方位打击,成功侦办一批重点案件,有效震慑了犯罪,维护了资本市场秩序,保护了投资者权益。这些案件主要涉及非法配资、非法从事期货经营业务、变相非法荐股三大方面。

非法配资案频发,杠杆比例高达10倍

公安部指出,五起典型案例均可划归为非法经营,但形式各异,结果均是犯罪者牟取暴利。其中,上海李某、安徽王某浩案件涉及非法配资,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上海李某案中,李某、蒋某锋在无证券融资融券资质的情况下,提供1:1至1:5的杠杆配资,非法获利1100余万元。安徽王某浩案中,犯罪团伙搭建场外配资平台,提供3至10倍杠杆,招揽客户4700余人,非法配资4.2亿余元。

场外配资俗称借钱炒股,高杠杆特性放大投资风险,一旦亏损,投资者可能倒欠配资公司。且场外配资合同无效,投资者需自担风险。

非法期货业务,私自搭建平台获利巨大

另一类是非法经营期货类交易,江苏谢某平、广东王某增案件属于此类。谢某平案中,犯罪团伙私自搭建期货交易平台,发展客户6300余名,非法获利8500余万元。王某增案中,团伙在未获资质的情况下,提供期货交易软件及非法投资咨询服务,涉案金额5000余万元。

这类非法活动通过虚构资质、操纵技术手段,对投资者造成危害。非法平台可能未接入正规资金存管系统,投资者资金面临高风险。

新套路:销售商品为掩护,变相提供非法咨询

广东金某犇案件则以销售普通商品为掩护,变相提供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团伙通过直播间讲授股票知识,吸引观众高价购买商品并获取股票代码推荐,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操作模式看似创新,实则暗藏风险。投资者需高价购买商品才能获取推荐,而推荐的股票代码可能为“杀猪盘”,导致双重损失。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