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地中心推出300万开放基金,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
AI导读:
国地中心推出300万元规模的开放基金,旨在资助高校、科研机构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同时,国地中心还联合发布了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但市场对其基金规模能否支撑研发投入表示关注。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下称“国地中心”)推出了一项非传统意义的产业基金——开放基金,旨在资助科研人员,特别是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在具身智能技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将他们的科研想法转化为技术项目。该基金首期规模300万元,后续将逐步增加资金。此举一出,市场反应热烈,但也引发了对基金规模能否支撑高科技行业研发投入的争议。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科技行业,研发投入巨大,300万元的基金规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据官方介绍,该基金平均单项目资助金额为30-50万元,主要面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秀青年学者,围绕平台技术、具身智能、数据集、训练场四大领域及17个细分方向提供资助。但相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庞大需求,这一规模显得较为有限。
然而,国地中心已有更大的布局。邢伯阳透露,去年国地中心已成立了100亿元规模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基金,专门用于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商业项目。
同日,国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共同发布了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这是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其核心技术在于通用强化学习框架与模型自动化适配技术,实现了“一套代码覆盖百余款机器人”,大幅降低了机器人的编程难度和研发成本。
上海大学叶林奇副教授是“格物”平台的核心开发者。他表示,“格物”仿真平台基于Unity RL Playground强化学习框架打造,支持从仿真训练到真实硬件部署的全流程自动化,显著缩短了开发周期。
“格物”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一键式训练、多模态运动学习、极限性能测试以及从虚拟到现实的迁移等,支持双足、四足、轮式等多种机器人形态,适应多种场景需求。同时,该平台还能模拟极端地形、高速运动及重载环境,助力机器人设计优化与形态进化。
在行业内,已有多个类似的仿真训练平台出现,但“格物”平台在降低学习门槛、简化代码移植、缩短开发周期以及降低安装要求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格物”平台,开发者能够更高效地进行机器人开发和训练,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目前,“格物”具身智能仿真平台已应用于多款机器人原型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国产高仿迪士尼开源双足机器人Tinker展示了稳健的行走与抗扰能力,宇树四足机器人Go 2通过“格物”平台实现了敏捷跳跃与动态平衡控制能力。
此外,“格物”平台还支持机器人结构优化与微调,为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助力人形机器人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文章来源:财联社)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