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3月23日,浙商证券经过156轮竞价,以5704.2万元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股权,溢价24.57%。此次交易是浙商证券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已累计斥资51.85亿元,持股比例达34.76%。市场分析指出,本次交易凸显券商股权市场的结构性分化。

3月23日,阿里拍卖平台成功完成一笔券商股权交易,浙商证券经过156轮竞价,最终以5704.2万元竞得国都证券30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溢价率高达24.57%,至此,浙商证券持股比例达34.76%,耗资总额超过51.85亿元。

此次股权交易是浙商证券战略布局的重要里程碑。自2023年12月启动收购计划以来,浙商证券通过多轮交易逐步确立控股地位。2024年3月,浙商证券以28.3亿元受让国都证券19.15%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同年5—6月,又以22.98亿元摘得国都证券15.1%股份。

截至竞拍前,浙商证券累计斥资51.28亿元,持股比例达34.25%,平均成本约2.57元/股。而本次成交价仅为1.90元/股,较前期收购成本折价26.07%,显示出浙商证券的成本优化策略。

据知情人士透露,浙商证券当前持股比例领先其他股东,战略目标已基本达成。此次竞拍主要基于成本考量,若起拍价过高则缺乏参与价值。数据显示,前三次收购的平均成本为2.57元/股,本次交易后整体持股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市场分析指出,本次交易凸显券商股权市场的结构性分化。控股权转让持续溢价成交,而少数股权流动性不足。根据规定,司法拍卖取得的股权需锁定3—4年,加之券商上市难度加大,导致专业机构参与股权拍卖意愿低迷。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证券原持有的国都证券股份已处于5年锁定期,本次竞拍的股份或将延续相同锁定安排。知情人士表示,价格优势才是核心考量。其他竞拍者可能看好浙商证券入主后国都证券的发展前景。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交易展现了头部券商通过司法拍卖获取优质资产的策略灵活性。未来,券商股权市场的结构性特征将更加显著,控股权溢价与少数股权折价并存的现象或将持续。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