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反垄断重拳出击,3家药企因垄断被罚2.23亿
AI导读:
3家医药企业因合谋垄断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市场,价格暴涨20倍,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处以2.23亿元罚款。此次反垄断处罚是医药行业2025年第一案,表明我国在药品领域纵深推进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一款麻醉手术的常用药物,竟因为3家生产企业合谋垄断市场,价格暴涨最高超20倍,监管也因此开出总计2.23亿元的“罚没单”。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医药行业反垄断的关注。
3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2024年4月30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该案进行立案调查。经查,上海信谊联合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谊联合”)、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南润弘”)、成都汇信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汇信”)3家医药企业在涉案期间合谋推高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销售价格,涨幅达11~21倍,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分割了国内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销售市场,排除了市场竞争。
依据“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责令3家医药企业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总计约2.23亿元的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对达成垄断协议负有责任的自然人,处罚款5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涉事企业中的信谊联合,为国内医药领域龙头企业上海医药(SH601607,股价19.09元,市值707.93亿元)的全资孙公司。3月21日,上海医药也对此披露公告称,公司下属公司信谊联合因垄断协议被罚没合计1.66亿元。
甲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易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物,主要用于手术结束时非去极化肌肉松弛药的残留阻滞拮抗,是麻醉手术常用药物之一。然而,由于3家企业的垄断行为,其价格从几元暴涨至71.5元每支。
此次反垄断处罚不仅是对企业行为的严厉打击,更是对医药行业的一次警示。近年来,医药行业反垄断案件频发,涉及价格垄断、市场分割等多个方面。本案作为医药行业2025年反垄断“第一案”,表明我国将在药品这一重要民生领域纵深推进反垄断执法。
同时,本次处罚还首次对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进行了罚款,这是我国反垄断执法的一次重要突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该案系2022年“反垄断法”增加垄断协议“个人责任”条款后,首次对自然人追究达成垄断协议的个人责任。
此外,上海医药已表示将深刻认识到垄断行为对行业生态及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影响,并采取了健全制度体系、深化合规培训、全面风险排查等措施。然而,此次事件仍将对上海医药的声誉和财务状况造成一定影响。
医药行业作为关系民生的重要领域,其健康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反垄断执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是保障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