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企业正加快构建中国特色ESG话语体系,通过ESG表现赢得海外市场认可。政策与机构实践共同推动ESG信息披露准则完善,央国企积极践行ESG理念。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数据可靠性、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是提升ESG话语体系影响力的关键。

  在东南亚市场,中国新能源车企通过建立产业供应链、培训本地工人等方式,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在欧盟市场,中国家电企业则通过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将绿色理念融入业务各个环节,成功获得了市场准入以及产品竞争优势。这些案例表明,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日益提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已成为企业无法忽视的重要议题。

  业内人士指出,构建中国特色ESG话语体系,已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市场准入、与海外市场沟通、提升国际影响力、获得转型资金的重要途径。中国企业正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而ESG表现已成为它们在海外市场立足的关键点。

  例如,一些新能源车企在东南亚投资建厂时,不仅帮助当地搭建起供应链,还培训本地工人,实现了与所在社区的共赢。这些企业因此享受到了当地政府的补贴,并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价值。同样,一些家电企业通过将ESG理念融入产品设计、生产、循环回收的业务环节,其产品最终获得了欧盟对电器产品性能的A+++级认证,在欧盟市场的销量实现了翻倍增长。

  讲好ESG中国故事,已成为提升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ESG评级高的企业更有能力应对海外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同时,ESG评级还与企业融资能力正相关。随着全球ESG投资和可持续投资规模的扩大,企业争取更好的ESG评级表现有助于增强融资优势。

  为了构建中国特色ESG话语体系,我国正在从政策法规和机构实践两方面入手。新修订的公司法已正式施行,其中强调了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利益。此外,沪深北交易所、财政部等部门也相继发布了相关指引和准则,不断完善ESG信息披露准则体系。

  针对央国企,国务院国资委也积极出台ESG政策文件,指导国有企业践行ESG理念。通过构建适合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实际的ESG评级体系,并开发“1+N”央企ESG-ETF指数体系,为ESG投资提供了参考。同时,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也发布了面向区域的ESG评价标准,其中设置了体现中国特色并结合园区实践的特色指标。

  为了提升中国特色ESG话语体系的影响力,加强国际合作是必由之路。同时,还需要通过新技术提升ESG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以及通过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营造良好的ESG发展环境。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构建中国特色ESG投资路径,通过自主搭建绿色金融评价体系、推动上市公司绿色转型等措施,为投资者提供了参与绿色产业投资的工具。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经财经国内经济优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