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更频发,审计行业洗牌加速
AI导读: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中,部分公司审计机构发生变更,引发关注。数据显示,已有超千家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变化。审计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其变更背后反映出审计行业生态重构。监管部门要求提高,审计行业洗牌加速,保障审计质量成关键。
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正在进行,部分上市公司审计机构却发生变更,这一现象引起投资者高度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3月23日,已有1163家上市公司2024年年报的审计机构发生变化。其中,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主动更换审计机构,也有部分为审计机构主动请辞。
审计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其独立性、专业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可信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行业人士表示,这一波“换所潮”背后,审计行业生态正在经历重构。
审计行业“洗牌”加速
通过梳理相关上市公司公告,我们发现2024年年报审计机构的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会计师事务所被处罚后,上市公司主动解约;二是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请辞;三是原审计机构达到规定服务年限,需按规定重新选聘。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要辩证看待。一方面,按规定轮换审计机构是正常现象,但需关注轮换的频次等细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审计机构的要求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和谨慎度提升,这对投资者而言是好事。
随着监管部门对“看门人”职责的压实,审计行业原有业务格局发生明显变化,审计机构在承接项目时也更加审慎。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指出,“换所潮”既是监管趋严下的合规调整,也是审计行业生态重构的必然结果。监管严格是核心推手,多家审计机构因审计质量问题被处罚后,受到关联上市公司集体解约,这反映出企业主动规避风险的趋势。
保障审计质量成关键
在审计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新兵”首次承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工作;二是个别上市公司更换审计机构存在“换所不换人”现象。
对于“新兵”,投资者关注的是其审计质量、独立性和专业性,而监管机构则更关注其胜任能力。
今年1月,中注协联合相关部门对首次承接上市公司年报审计业务的5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集体监管约谈,要求它们树立风险意识,评估自身胜任能力。
业内人士认为,要保证审计质量、独立性和专业性,相关部门需构建多维保障机制。王智斌建议,从制度层面探索审计费用与质量挂钩的机制,既要避免低价竞争损害行业根基,也要防止高价费用干扰会计师执业的独立性。
王智斌还表示,监管层面应穿透核查“换所不换人”项目的审计意见是否一致,并建立大数据监测系统分析费用波动与团队迁移关联性。唯有通过制度创新,将短期阵痛转化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动能,才能适应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