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咨询行业乱象频发:警惕虚假宣传与诱导消费
AI导读:
315期间,数十名消费者投诉情感咨询服务中遭遇诱导消费、虚假承诺等问题。南都鉴定调查发现,多家机构不具备心理咨询服务资质,收集敏感信息,合同存霸王条款。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
编者按:情感咨询行业乱象频发,消费者需警惕诱导消费与虚假承诺。315期间,数十名消费者向南都鉴定报料,称在情感咨询服务中遭遇诸多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该行业现状。
花费数千元至数万元,本想挽回另一半,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南都鉴定“消费曝光台”接到多起消费者投诉,涉及诱导消费、虚假承诺等。这些机构是否涉嫌违法违规?消费者如何维权?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这些机构在提供服务时,收集了消费者及伴侣的敏感信息,但合同中对机构自身的违约责任却未明确规定。自去年年底以来,多家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被告上法庭。
一问:从业资质合规吗?多家涉事公司不具备心理咨询服务经营资质,却提供心理咨询层面服务。
幸福有方等4家公司因服务合同纠纷被多次起诉。
二问:是否涉嫌虚假宣传?消费者称机构暗示能复合,但机构均表示“不做任何效果承诺”。律师指出,口头暗示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三问:是否涉嫌诱导消费?机构多次让消费者升级服务,专家称短期高频付费升级涉嫌商业营销误导。
四问:双向服务、分离第三者符合伦理吗?专家称心理咨询必须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和保密协议,任何未经程序确认的第三方介入都涉嫌违反咨询伦理。
五问:是否涉嫌过度收集信息?机构收集信息超出最小必要原则,涉嫌违反个人信息保护法。
六问:是否合同设置了霸王条款?多份合同规定甲方终止合同需乙方同意,但乙方违约责任未明确规定,合同存在权利义务失衡。
消费者应提高警惕,选择正规机构,避免陷入情感咨询陷阱。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净化行业环境。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关键词:情感咨询、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过度收集信息)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