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受访专家和外贸企业纷纷聚焦“新”字,指出新政策、新业态将助力外贸稳定增长,跨境电商成为新动能。同时,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开发新产品。

  本报记者刘萌张芗逸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大稳外贸政策力度,支持企业稳订单拓市场”“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完善跨境寄递物流体系,加强海外仓建设”,为我国外贸发展指明了方向。

  谈及未来稳外贸的发力点,受访专家和外贸企业纷纷聚焦“新”字。专家指出,今年外贸实现质升量稳的信心源自持续向“新”转型;外贸企业也表示,将积极“走出去”,探索新市场、新伙伴,研发新产品。

  政策“上新”

  疏通外贸堵点卡点

  自去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各地各部门迅速响应,有的制定了实施细则,有的推出了配套举措。

  例如,去年11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12月,海关总署推出了《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通关便利十六条措施》。

  各地也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做好稳外贸工作。今年1月,福建省商务厅、财政厅联合印发了《2025年一季度提振消费稳外贸稳外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市场多元化、发展外贸新业态等多项举措;3月19日,沈阳海关在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了围绕外贸企业关注的焦点、堵点、痛点问题,从支持新业态、促进优进优出、助企降本增效、提升跨境贸易效能等方面出台的46项具体落实举措。

  这些稳外贸新政策精准施策,有效打通了外贸发展中的堵点和卡点。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方面,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创新、简化进出口流程将有效提升通关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推进公铁联运等物流项目将有效提高跨境贸易效能,促进区域贸易往来。在金融支持上,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增加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投放、优化跨境贸易结算流程将帮助企业应对风险。此外,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建设、引导企业参加境外展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将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政策支持外贸企业与航运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有利于解决海运成本波动等问题,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新”动能

  开辟外贸新增长点

  跨境电商作为国际贸易的新生力量,已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与传统贸易相比,跨境电商具有到货快、费用省、满足个性化需求等优势,近年来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在此背景下,更多旨在促进跨境电商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相继出台,为跨境电商行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助力新业态新模式加速发展。

  自去年12月15日起正式施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的公告》,通过简化监管流程、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进一步促进了跨境电商出口的持续健康发展。与以往相比,跨境电商企业无需在统一版系统进行海外仓业务模式备案,申报出口时,“单一窗口”也不再校验备案信息,此举降低了运营成本,为市场拓展与业务创新释放了更多资源。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3月6日的记者会上谈到外贸拓展增量时表示,将推动新设一批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大力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应聚焦于贸易新业态、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领域。跨境电商应向综合服务平台转型,强化规则制定与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升级传统外贸,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同时,要更加关注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掌握更多主动权。

  关于下一步稳外贸的发力点,宋思源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动态调整和政策协同,形成稳外贸合力;二是深化制度型开放,积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三是注重市场多元化与新兴市场拓展;四是推进贸易数字化与绿色化转型。

  主动出击

  开拓“新”版图

  外贸领域的“新”,不仅体现在新政策、新业态上,还体现在企业的主动作为上。企业积极拓展新市场、新客户,开发新产品,成为外贸增长的新动力。

  义乌力天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美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了顺应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趋势,公司近年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目前主要面向中东、南美等地区客户,并计划进一步拓展墨西哥、肯尼亚等新兴市场。

  宋思源指出,企业出海目的地更加多元化,除了欧美、东南亚市场外,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成为出海的新生力量,出海产业范围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科技、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拓展。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持续上升。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出口实现快速增长。

  外贸企业向“新”探索取得的成效,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义乌市委市政府和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商品展会,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拓客平台,助力企业更高效地触达新客户。

  宋思源认为,未来,东南亚、非洲等地区将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海外市场。中国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我国企业有望加快“走出去”步伐。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