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企价值重构,股价回暖引发市场关注
AI导读:
2025年以来,创新药企价值重构讨论升温,技术实力获国际认可,盈利拐点出现,股价回暖。多重因素驱动行业复苏,包括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和资本市场活跃。市场资金更青睐优势企业,估值标准和方式发生变化。
2025年以来,关于医药板块估值重构的讨论持续升温。长期高投入却持续亏损的国产创新药企,终于迎来了收获期:技术实力屡获国际市场认可,盈利拐点出现,在资本市场上,投资者也积极买入。
本轮创新药企的价值重估,既反映了各家企业研发管线从“me-too”(同类产品)到“me-better”(同类更优)的跨越,也体现了行业底层逻辑从资本催熟走向价值创造。在这个过程中,长期主义者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的新宠。
创新药企股价回暖,市场关注度提升
2025年以来,随着Deepseek技术的爆火,资本市场再次将目光聚焦到高科技创新领域。创新药作为最具DeepSeek特征的赛道之一,重拾资本青睐,二级市场股价回暖。
港股创新药ETF2025年以来涨幅超20%,多家创新药企股价大涨,如和铂医药、加科思、歌礼制药等,其中百济神州港股价格创历史新高,涨幅近50%。这一波股价回暖,不仅让创新药企重新获得了市场的关注,也引发了市场关于估值重构的讨论。
创新药企股价回暖的背后,是行业经历了大约三年的寒冬后的复苏。在此之前,多个行业指数和公司股价跌幅超过80%,行业估值更跌至历史低点。然而,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创新药企终于迎来了转机。
高特佳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于建林在接受采访时分析了创新药回暖的背景。他指出,过去几年生物医药行业受政策红利、医保加速放量以及资本的推动而快速发展,但也出现了研发扎堆、估值泡沫化等问题。而近年来受多重因素影响,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但随着美元进入降息周期、跨境投资活跃等因素的推动,国内生物医药融资活跃度有所提升,行业正在走出寒冬。
同时,二级市场转暖的同时,一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国信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杜艺表示,最近考察项目的热度有所回升,一级市场开始回暖。
多重因素驱动创新药企价值重构
国产创新药在技术方面的突破是本轮行情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随着DeepSeek技术的横空出世,创新药是否迎来“DeepSeek时刻”引发了市场的热议。一方面国产创新药凭借过硬的技术叩开国际市场的大门;另一方面创新药出海潮涌,无论是出海数量还是合作金额均创新高。
此外,行业的发展和政策支持也密切相关。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连续两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创新药发展并制定相关政策举措。政策层面的积极信号较多支付端也有望迎来好转这将激发企业对创新的投入热情并提高患者可及性形成行业生态的良性循环。
同时资本市场也在为创新药发展提供“燃料”。“科创板八条”和“创投十七条”等政策的出台为医药企业提供了更多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
企业价值重估,市场资金更青睐优势企业
在本轮行情中涨幅居前的创新药企均在产品或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市场资金更青睐在技术或产品上优势显著的企业。例如歌礼制药宣布进军减重赛道后股价持续攀升;百济神州成为全球首个“十亿美元分子”;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达成重大战略合作等。
此外创新药企业绩好转也是驱动估值重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家长期处于亏损状态的龙头创新药企出现了盈利的希望。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以及降本增效等手段实现了业绩的快速增长。
总体来看本轮创新药企价值重构的本质是产业从“me-too”到“me-better”的跃迁是从资本催熟到价值创造的重构。国内部分创新药企历经多年投入终于跨越了烧钱阶段具备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重塑和优胜劣汰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业的估值标准和方式也较以往发生了变化。只有那些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具有独创性和创新能力以及成熟的商业化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企业才能崭露头角迎来市值的持续增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