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华为宣布将于2025年5月推出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PC产品,试图打破Windows和MacOS的垄断。鸿蒙电脑以全栈自研、分布式架构、AI融合为核心优势,但消费市场需依赖生态成熟度。鸿蒙PC的推出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从替代追赶向生态引领的质变。

  本报记者秦枭北京报道

  在微软终止对华为Windows系统授权的背景下,华为正式宣布将于2025年5月推出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PC(个人电脑)产品。此举被视为中国科技企业打破操作系统垄断、构建全场景生态的关键举措。鸿蒙电脑凭借“全栈自研、分布式架构、AI融合”三大核心优势,试图在全球Windows占据70%份额的PC市场中打开突破口。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鸿蒙操作系统的分布式架构和自主可控特性,有望填补国产操作系统在PC领域的空白,特别是在政企市场将快速替代Windows。然而,消费市场需依赖生态成熟度,短期内难以撼动苹果与微软的地位。PC市场的颠覆性变革需依赖生态系统的成熟与用户习惯的迁移,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巨头割据,格局待破

  长期以来,全球PC操作系统市场几乎被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垄断。根据Statcounter发布的3月操作系统报告,Windows占据桌面操作系统72.52%的份额,MacOS位居第二。剩余份额则属于国产PC操作系统,但大多基于Linux内核二次开发,面临硬件兼容性不足、软件生态贫瘠等问题。

  数据显示,Windows平台拥有超70万款应用软件,而国产系统预装软件仅数十款,专业软件适配率不足,导致用户在工业设计、科研等领域难以迁移。国产系统长期依赖政府采购,缺乏对消费级生态的培育。

  华为也面临同样困境,其PC一直装载Windows系统。随着微软对华为的Windows授权许可到期,华为PC将无法继续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去年9月,华为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已透露,受制裁影响,华为PC可能停止供货Windows,未来将使用鸿蒙PC。

  今年3月,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鸿蒙电脑”即将发布。该电脑不仅搭载首个全栈自主可控的国产电脑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而且从内核到应用全栈自研,将重构电脑体验。

  专家认为,鸿蒙PC的推出不仅是华为应对技术封锁的战略选择,更是中国科技产业突破困境的里程碑事件。随着鸿蒙生态的不断完善和技术创新的持续突破,这场“生态革命”或将重塑全球PC产业格局。

  从“0”到“1”

  鸿蒙电脑是鸿蒙世界的重要拼图。华为希望构建全场景互联的生态体验,从鸿蒙手机、平板到电脑,实现无缝协同。

  自2019年鸿蒙系统亮相以来,已历经多次迭代。随着华为Mate 70系列手机的发布,原生鸿蒙操作系统也正式商用。鸿蒙系统采用微内核架构,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然而,鸿蒙电脑在应用软件领域面临“0”的突破,需要开发者与合作伙伴从头研发。

  专家表示,PC端应用开发难度远高于移动端,涉及更多底层接口和性能优化。鸿蒙电脑需要面对多种指令集的适配问题,技术上需不断优化以确保兼容性。同时,鸿蒙电脑需要在短时间内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提升市场认知度。

  专家认为,初期阶段使用虚拟机作为过渡是必要的。鸿蒙首先需要解决虚拟机的兼容性问题,确保常用Windows软件无缝运行;同时,鸿蒙的原生应用需具备更强吸引力。随着硬件设备市场占有率提高,原生鸿蒙应用数量将增加,生态系统才能逐步建立。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