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启幕:新能源汽车智能化高质量发展成焦点
AI导读:
3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正式启幕,聚焦电动化、智能化与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千万辆,智能化竞争加速,预计2030年后L4级智能驾驶将大规模落地。论坛强调,拒绝‘价格战’,坚持长期主义,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3月2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正式启幕,本届论坛围绕“夯实电动化、推进智能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汇聚政府决策者、行业领袖与科技先锋,展开为期三天的深度对话,共谋产业发展。
历经十余载快速发展,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度蝉联全球榜首,且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产销量分别高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此外,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达汽车新车销量的40.9%,较2023年大幅提升9.3个百分点。
“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持续高涨,电动车百人会预测,全年销量将达1650万辆,其中国内市场将占据1500万辆,渗透率将达55%。”3月24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2030年后L4级智能驾驶或大规模落地
今年,车企在智能化领域加速比拼,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方面,多家厂商争相发力,提出“智驾平权”“全民智驾”等口号,将竞争推向高潮。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安、智己、零跑等十余家汽车品牌推出最新智能化战略,在智能驾驶技术、智能座舱、车载AI、出行生态等多个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去年被称为智能化元年,各大车企纷纷发力,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5%,NOA渗透率达到11%,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用’,智能化已成为市场认可和消费者接受的重要方式。未来,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城市NOA)也将加速普及,预计今年渗透率将达20%。随着生态进一步融合,车路云一体化、大模型算力门槛降低,将推动全场景智能驾驶落地。”师建华表示。
随着技术迭代加速,成本得到控制,智能驾驶功能已下沉至更低价格带车型市场。例如,比亚迪推出“全民智驾”战略,将10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标配高阶智能驾驶,其中海鸥智驾版更是将高阶智能驾驶带入7万元级市场,起售价仅为6.98万元。
长江证券研报指出,头部车企引领L2+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持续增配,智驾平权开启新时代,“端到端”技术持续探索智能驾驶上限,视觉方案等不断降低高阶智能驾驶成本,预计2025年智能化渗透率将大幅提升。
“智能驾驶将下沉至10万~20万元车型主流市场,智驾平权成为趋势,需解决激光雷达、芯片等成本问题,才能普及至普通车型,同时需配套法规、数据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L4级自动驾驶或于2030年前实现小范围商用,大规模落地或需至2030年后。”师建华表示。
师建华认为,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产品时,应负责任,避免夸大宣传,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确保智驾产品“货真价实”。智能化是实现汽车强国的重要方面,需加快推进,坚持长期主义,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拒绝“价格战”,坚持长期主义
师建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去年销量近1300万辆,占全球60%以上市场份额。尽管领先,但仍需改进,如技术迭代、工业稳定性巩固、固态电池健康发展、供应链完善等,需夯实电动化基础。
“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新能源汽车总量还是智能化水平,我们都领先,但能否在‘质’上稳固,将其打造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更为关键。”师建华表示。
自去年以来,国内车市竞争加剧,“价格战”从燃油车市场蔓延至新能源车市。企业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突围,更好生存,成为市场参与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我认为应避免‘价格战’,应踏实提升技术水平,做好产品品质,提高竞争力。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打造品牌,若大家都这么做,‘价格战’或能停止。‘价格战’虽短期内受消费者欢迎,但长远看,将导致研发资金和技术投入不足,引发产品质量问题,失去消费者信心,对汽车产业发展将是致命打击。‘价格战’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稳定性均带来负面影响,企业应踏实打好基础,避免短期行为,坚持长期主义。”师建华说。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