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决断”下的股市展望:聚焦经济数据、业绩与政策
AI导读:
“四月决断”是市场从预期转向现实定价的关键期,涵盖经济数据、业绩兑现及政策变化。本文分析历史上“四月决断”对行情的影响,探讨今年“四月决断”的特殊性及配置建议,关注经济数据、业绩披露及政策动态。
当我们谈论“四月决断”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四月决断”是市场从预期驱动转向现实定价的转折点,涵盖经济数据、业绩兑现能力及政策边际变化三大要素,构成股价的“压力测试”。4月,经济与业绩迎来“大考”,“春季躁动”积累的涨幅面临获利兑现,高赔率品种波动加剧。但市场整固只是表象,“四月决断”的核心在于定位经济周期、政策取向,识别景气方向,确立中期市场逻辑。验证依据来自4月的三重关键节点:
1) 经济数据:3月中旬至4月,市场走出数据真空期,一季度核心经济指标密集披露,尤其是经济动能切换年份,二季度成为验证周期拐点、研判复苏斜率的关键期。
2) 业绩披露:2-3月市场处于数据真空期,活跃资金重返,具备产业叙事想象力、关注远期基本面的品种成为市场主线。4月,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业绩,基本面调整,绩优公司更易获得超额收益。过去10年中,2-3月主题交易胜率高达80%,而4月仅为20%。

3) 政治局会议:4月政治局会议承上启下,指引全年经济发展,政策定调或延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两会框架,或基于前期经济表现调整政策取向,影响市场走向。
历史上,“四月决断”如何影响行情?
政策底确立后的经济周期拐点阶段,4月成为观测“政策传导效能”和“经济修复成色”的关键窗口,如2016年供给侧改革验证期、2023年疫后复苏预期降温。
2016年,经济数据确认周期拐点,A股短期调整后开启慢牛行情。PPI同比跌幅收窄,制造业PMI重回景气区间。尽管受信用风险事件频发、限售股解禁高峰及春季躁动获利盘兑现影响,市场回调,但宏观数据回暖确认经济筑底回升趋势。



2023年,市场从强预期转向弱现实,复苏预期降温,市场回调。疫情管控放开与地产政策形成合力,投资者预期基本面强复苏,但经济修复弱于预期,市场震荡下行。



当经济现实大幅偏离预期时,4月政策变量的定价权重提升,如2017年、2019年,市场更多演绎政策边际变化。
2017年,经济复苏超预期,政策基调趋紧,市场流动性趋紧后,经济韧性与业绩驱动大盘上行。




2019年,开年经济超预期,政策转向调结构,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市场进入调整期。



今年“四月决断”有何特殊?
本轮“四月决断”或接近2016、2023年,基本面定价权重提升,需聚焦地产与消费复苏验证。政策支持下,消费复苏持续性及地产量价筑底信号至关重要。外部风险扰动可能影响国内政策空间及4月政治局会议基调,关注稳增长政策是否加码。



今年“四月决断”,市场或聚焦结构性景气方向。建议关注:上游有色金属、小金属及化工品;中游光伏产业链和工程机械;下游可选消费及国补受益品类;金融地产板块的非银、地产后端、建材行业的水泥;TMT板块的消费电子、存储方向。


风险提示: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联储降息不及预期;宏观政策力度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文章来源:东吴证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