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港股市场短期回调,科技股领跌,恒生指数连续三周跌幅在1%以上。高额配售给市场带来压力,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但国际资金流出规模放大。全球科技股正经历抛售潮,港股价值重估行情深入发展,高额配售对港股叙事逻辑产生影响。

本周港股市场依然没能扭转短期回调的态势,无论是泡泡玛特等公司亮丽的财报,还是创新药板块迎来“Deepseek时刻”,都难以抵消高额配售给市场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于资金面,也来自于情绪面,恒指周线三连阴。那么,当价值重估遇上高额配售,港股的叙事逻辑是否发生了改变?

全球科技股都在跌

恒生指数全周累计下跌1.11%,连续三周跌幅在1%以上,大市交投显著萎缩。科技股依然是领跌的主要力量,恒生科技指数全周跌幅达2.36%。

全球科技股正经历抛售潮,纳斯达克100指数本周下跌2.39%。高盛报告显示,对冲基金本周抛售全球科技股的数量为5年来第二高。此轮抛售中,美国科技股抛售数量占净抛售的75%。

从恒生综合行业指数表现来看,12个行业板块中仅有3个上涨,创新药、黄金等相关个股受到追捧,带动医疗保健业和原材料业指数分别上涨3.41%和2.50%。资讯科技业指数跌幅最大,达2.31%。

追捧高折价H股的交易逻辑出现逆转,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在3月19日创出128.31点新低后,本周显著上涨,累计涨幅1.65%。目前,全部151只A+H股的AH比价均在1以上。

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

港股的持续调整并未阻挡南向资金的热情,本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扩大至371.80亿港元。今年以来,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到4357.38亿港元。

与国际资金持续流出港股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周国际资金流出港股市场的规模再度放大。

估算结果显示,本周国际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307.40亿港元,较上周显著放大。自2月10日以来,国际中介机构累计资金净流出达到1375.65亿港元。

从具体个股来看,内资与外资的博弈也比较明显。

Wind数据显示,本周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居前的三只港股分别为小米集团、美团、招商银行,其中小米集团净流入规模超过40亿港元。而本周国际中介机构净流出规模居前的三只港股也是上述三只,其中小米集团净流出规模超过80亿港元。与此同时,国际中介机构本周净流入额最高的为腾讯控股,超70亿港元;而南向资金则净流出腾讯逾50亿港元。

高额配售影响几何

3月以来,港股价值重估行情深入发展,恒生指数一度逼近25000点。港股再融资市场也热闹非凡,多家车企相继开启闪电配售。

比亚迪、小米集团、蔚来相继宣布大规模配售融资。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今年以来港股配售规模已达到1163亿港元。

中金公司日前发表报告认为,当前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为6.0%,与去年“9.24”行情以及2023年初高点对应情绪接近,并低于2013年以来的均值水平。

那么,上市公司的高额配售对于港股的叙事逻辑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有港股投资者表示:“配售是公司的战略需要,但高位配售无疑会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历史数据来看,港股配售规模较高的年份往往对应着港股牛市高点后的回落。但也有乐观者认为,港股的上涨逻辑将从前期的分母端即风险溢价转换为分子端,中资科技公司的成长性将逐步恢复。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