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透露,金沙江天使基金投资的早期具身智能项目正逐步退出,引发业内热议。尽管短期内商业化面临瓶颈,但多位专家表示,具身智能长期来看前景广阔,科研院所正积极攻克痛点问题。


近日,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金沙江天使基金过去几年投资的早期具身智能项目,近几个月正逐步退出,这一消息引发了业内对“具身智能商业化前景”及“人形机器人领域泡沫”的广泛讨论。

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及中国具身智能大会上,多位具身智能领域权威专家、金沙江所投企业及创投机构接受了中国证券报记者的采访。他们普遍认为,具身智能是一个长期潜力巨大的领域,尽管短期内商业化面临瓶颈,但长期来看前景广阔。短期瓶颈并非无解,科研院所正积极攻克痛点问题。

发展瓶颈待突破

朱啸虎表示,金沙江创投一直强调投资具有清晰商业化前景的赛道。对于具身智能项目,他质疑部分项目商业化客户的真实性,认为这些项目可能过于理想化。

穹彻智能联合创始人卢策吾回应称,金沙江创投仍是其投资人,且目前并未撤资。

不可否认的是,具身智能在落地应用层面确实存在瓶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王仲远指出,硬件不成熟、成本高、应用量少导致数据有限、模型能力偏弱等问题,形成了具身智能发展的“循环悖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平表示,当前许多机器人按预设程序行动,缺乏对外界环境的快速交互反应,期待实现更自然的交互。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孙富春认为,具身智能发展初期可能赔钱,但未来会迎来大跃升,投资人现在退出说明缺乏耐心。

长坡厚雪:未来前景可期

尽管具身智能短期内商业化落地存在挑战,但展望未来,其发展前景依然广阔。

科学技术部一司副司长康相武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表示,具身智能正成为物理世界与人工智能交汇的突破口,有望催生通用人工智能新范式。

王仲远预计,端到端的具身智能可能需要5至10年才能成熟。对于看重短期产业落地应用的投资者而言,现在可能不是最佳时机,但从研究机构角度看,对具身智能长期发展非常乐观。

经纬创投创始合伙人张颖认为,机器人领域蓬勃发展,大赛道百花齐放,过程中存在泡沫很正常,人形机器人赛道未来定能出大公司。

具身智能形态多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王田苗表示,具身智能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只是其大家庭中的一员。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范畴中所占比例可能仅为10%左右。

卢策吾认为,未来具身智能的形态可能是人形或非人形,不同形态具身智能的占比是商业选择的结果。人形机器人因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情绪价值,是具身智能的重要本体之一。

智源研究院发布了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增强了业界对具身智能的信心。现场演示中,在RoboBrain指挥和RoboOS调度下,单臂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协作完成了任务指令。

此外,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通用人工智能“通通”2.0,心智成长至五六岁水平,预计年内将达到6岁儿童智能水平,未来将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结合,走向各行各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