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油电转换进入重大转折期,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苏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提出,应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兼并重组燃油车企等方式实现。同时,加速国际化布局,迎接汽车产业新机遇。

油电转换进入重大转折期,推动燃油车资源充分利用迫在眉睫。未来两三年,我国汽车市场将迎来新能源汽车主导的新阶段。目前,燃油车产销量及盈利率大幅下滑,产能放空,部分企业已停业倒闭,汽车产业生态重构迫在眉睫。3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苏波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提出了这一观点。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苏波针对汽车产业的变局进行了深入分享,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他强调,应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主要通过兼并重组燃油车企、股份制改造、资产收购等方式来实现。

兼并重组燃油车企,助力新能源扩产

苏波指出,全球汽车电动化是汽车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历史的机遇。在编制国家“十二五”规划时,工信部就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重点,主要基于三个重要判断:化石能源供给的不可持续性、全球气候变化及环境污染治理的迫切需求、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电动化成为汽车产业的主导方向。

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全面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形成了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国际竞争力强的新产业生态。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0年的1.28万辆增长到2024年的1286.6万辆,增长超千倍,连续多年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产业也在发生深刻变革。苏波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引领燃油车企加快电动化转型,同时支持新能源汽车新增产能,避免资源浪费。

加速国际化布局,迎接新机遇

汽车产业变革也带来了新的机遇。苏波表示,尽管部分国家和企业放缓了电动化步伐,但全球推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未变。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由大变强的战略窗口期,应加强国际协同合作,推进国际化布局。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28.4万辆,销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汽、比亚迪、吉利等企业通过独资、合资、收购等方式在海外建厂布局,积极构建海外产能和生态体系。

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品牌知名度不高,国际化人才储备和经验不足。苏波建议政府部门和汽车行业组织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产品出口和海外本地化生产内外循环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此外,苏波还强调,应进一步深化与外资企业的合作,加强供应链薄弱环节的全球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共同推动全球汽车产业实现智能驾驶和绿色发展的历史性变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