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朱啸虎在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表演讲,阐述对AI落地应用与壁垒的观点,建议创业公司拥抱开源模型,不要在底层模型训练上耗费资金。同时,他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存疑,认为行业面临技术瓶颈和成本高昂等问题。

  北京商报讯(记者刘四红)3月31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的“AI未来”论坛上,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就AI应用主题发表演讲。会上,他未直接回应“退出具身智能赛道”争议,但重点阐述了对AI落地应用与壁垒的观点。

  朱啸虎回顾互联网发展历程时指出,过去20年,互联网行业历经波折,如今成功的商业模式在早期都被人嘲笑,跌入‘死亡谷’,AI领域的发展也与之相似。今年,AI应用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收入增速堪比当年的团购企业。

  朱啸虎强调,大模型的出现极大改变了AI行业格局,腾讯成为大模型开源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建议创业公司拥抱开源模型,不要在底层模型训练上耗费资金。对于中国科技投资,科技成熟前难商业化,成熟后会迅速技术平权,腾讯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占据领先地位。

  朱啸虎也提醒,创业者需重视商业产品,让用户愿意付费试用。国内AI行业竞争激烈,美国亦是如此,每个赛道都有十几家公司获得投资。中国企业可先在国内打磨产品和团队,然后出海,开拓海外市场。

  朱啸虎认为,AI行业竞争激烈,创业者需勇于承认可能没有独特技术壁垒,在非AI能力方面建立优势。要积极拥抱AIGC,不拥抱AI的企业会被淘汰,但也不要迷信AI,需聚焦尖刀场景尽快落地。AI在应用端存在发展机会,但实现商业化至关重要。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朱啸虎称正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一事引发热议。他透露金沙江天使基金过去几年投过一些早期具身智能项目,最近几个月都在退出,因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存疑,商业路径不明晰,估值上涨过快。

  此言论一出,迅速引发多方回应。有人力挺人形机器人赛道,称机器人领域是大赛道,发展蓬勃;也有人批评朱啸虎适合短期项目,AI和人形机器人需长期投入;还有人看好具身智能领域,表达继续奋进决心。

  从行业现状看,人形机器人技术进步显著,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然而,行业仍面临技术瓶颈、成本高昂、商业化落地场景选择困难等问题,距离大规模量产和融入日常生活尚有距离。总体而言,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广阔但挑战重重。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