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年初至今,科技概念股领涨,微盘股表现突出,但3月20日后涨势中断,相关基金净值受挫。多名业内人士分析微盘股回调原因,包括退市新规、年报业绩担忧等。基金经理们通过策略创新降低波动,微盘股长期投资价值得到认可。

年初至今,科技概念股在上涨行情中一马当先,各板块此起彼伏,但大市值红利类个股表现平平,而技术密集型小微盘股则大放异彩。然而,3月20日后,微盘股涨势突然中断,连带相关基金净值受挫。

多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微盘股回调存在日历效应,且今年是退市新规实施的首年,4月末截止披露的年报将对评估结果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微盘股的流动性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量化策略亦频繁受波及。有基金经理透露,量化策略通常包含较多反转交易逻辑,提供流动性并降低波动,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

微盘股遇挫“倒春寒”

截至3月20日,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内涨幅超20%,创历史新高。但此后,微盘股遭遇“倒春寒”,部分个股大幅回撤,相关基金净值也受影响。

中邮证券梳理的50只与微盘股关联度较高的基金显示,这些基金在年初至3月20日的平均涨幅达12.72%,但随后一周多内平均跌幅近3%。

例如,持仓与微盘股高度相关的中信保诚多策略,重仓股包括中公高科、华业香料等市值不足20亿元的个股。益民品质升级、东方量化成长等基金也有类似风格的持仓,这些基金在前期上涨及近期回撤中均表现出高净值弹性。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刘玉强认为,微盘股剧烈调整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包括退市新规影响、年报业绩担忧及前期涨幅过大等。

西部利得基金投资总监盛丰衍则指出,微盘股回调存在日历效应,每年4月是年报发布高峰期,也是上市公司被ST、退市的高峰期,市场可能提前反映这一利空。

华北某公募经理表示,微盘股震荡是市场正常波动,但当前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变化使这次震荡与以往不同,AI技术快速发展及政策影响加大。

量化策略非主要推手

在微盘股回撤因素中,有投资者指责高频交易的量化策略,认为其导致微盘股流动性风险。

民生加银量化投资部总监何江介绍,量化策略多样,虽有追涨杀跌属性,但占比很低。他不认同量化策略助推微盘股下跌,认为量化策略根据市场规律设计,充分考量流动性风险,大部分量化策略创造流动性。

诺安基金多资产投资部总经理孔宪政也表示,市场对量化策略可能加剧市场下跌的担忧或许存在过度反应。

盛丰衍指出,市场产生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因素是投资者对微盘股产生一致看跌预期,量化策略反而提供流动性并降低波动。

他认为,放大微盘股跌幅的可能是基金产品的止损机制,这并非量化策略独有,而是一种“拥挤的风控”。

华北基金经理认为,需警惕微盘股流动性风险,但不必过度演绎,量化策略只是其中一环。

策略创新降低波动

基金经理们面对微盘股波动,不断迭代策略,优化投资。

何江表示,小市值效应具有普适性和长期性,要控制风险敞口,追求风险敞口紧约束下的纯阿尔法。

盛丰衍尝试用“恒定股债比例+杠铃策略”降低产品波动,通过维持股票仓位不变、补仓至原本比例,及构建杠铃策略均衡投资组合。

他认为,微盘股中的央国企相对有更优秀的风险收益比。

“偏见”中孕育机会

多位基金经理认可微盘股长期投资价值,认为投资者偏见导致研究覆盖不足,潜藏大量价值洼地。

华北公募基金经理指出,微盘股板块蕴含细分行业领军企业,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格雷厄姆发现,小微盘股的市场定价效率显著弱于大盘股。

孔宪政表示,微盘股仍具配置价值,通过对中小公司的持续研究和价值挖掘,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盛丰衍认为,投资者对某类资产产生“偏见”常伴随着“傲慢”,也孕育着“机会”。

据何江观察,智能制造、半导体设备及材料等细分行业可能成长出较大市值的股票。

华北公募基金经理认为,具备成长潜力的微盘股藏身于产业升级关键节点、政策扶持赛道及技术突破临界点领域,如AI垂直场景落地、量子科技等。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