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已有14家A股公司宣布向港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总数达25家,其中不乏千亿市值龙头。港股市场因政策优化和制度灵活,成为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高地。预计2025年港股将有更多新股上市,融资额大幅增长。

4月3日晚间,在上交所上市的东鹏饮料发布公告,宣布已向中国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股票发行申请,计划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这是2025年以来第14家宣布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A股公司,若算上正在筹划H股上市的,则总数达到25家,其中不乏市值超千亿的龙头企业。

自香港联交所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尤其是为合资格A股公司提供“快速审批”通道后,A股公司纷纷涌向H股市场。在全球聚焦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背景下,国内科技创新企业、出海优势企业和明星头部企业正加速港股上市步伐,以期在国际资本市场吸引更多关注。

A股公司H股上市热潮

截至4月3日,2025年已有14家A股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若算上正在筹划但尚未递表的,总数高达25家,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市值超千亿的明星企业。

这一数字甚至还未包括像歌尔股份这样计划以子公司赴港IPO的情况。而在2024年,全年仅有7家A股公司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从企业规模来看,筹划赴港的A股企业市值普遍较高,其中不乏行业龙头。截至4月3日收盘,上述25家公司中,宁德时代市值最高,达到10704亿元;其次是恒瑞医药、海天味业、赛力斯,市值分别为3256亿元、2261亿元和2035亿元;三一重工、东鹏饮料、蓝思科技等5家公司市值也在千亿以上;其余15家公司中,仅有3家市值不足百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公司中先进制造、科创产业相关公司占比颇高。根据申万行业分类,25家公司中,电子、电力设备、医药生物行业分别有6家、4家、3家,通信、汽车行业各有2家,以及计算机、机械设备行业各有1家,加起来占比76%,其中不乏纳芯微、广和通等在年初科技行情中表现突出的企业。

平安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魏伟指出,在中美科技博弈升级与国内利好政策共振的背景下,港股市场有望成为科技创新产业的融资枢纽与投资价值高地。年初以来,科技创新热潮推动港股领涨全球,港股IPO市场也出现回暖,港股再融资规模因比亚迪、小米等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和加速业务扩张而明显增长。在此背景下,应重视港股在科技创新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给二级市场带来的投资机遇。

政策优化助力港股上市

在2024年之前,A股企业对港股IPO的热情还不高,但这一情况在2024年12月发生转变。当月,包括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等在内,共有9家千亿市值龙头A股公司公告筹划H股上市,其中大多数已完成向香港联交所递交申请。

2024年10月,中国香港证监会和香港联交所联合宣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特别提及对于合资格A股公司(市值100亿港元、两个财年内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两家监管机构将在不多于30个营业日内完成监管评估。

随着越来越多A股公司或其子公司筹划H股IPO,3月31日,中国证监会也召开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全体会议,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升境外上市备案管理质效,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会议强调,境内企业境外上市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持企业融入全球经济、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从制度角度看,港股主板上市条件更为灵活、宽松,利好无法满足A股主板要求的企业。同时,港股增设18A、18C章科技企业上市专属通道,对高市值、科创属性相对不足的公司具有更大吸引力。目前已有3家公司借助18C章成功登陆港股。

港股融资市场蓬勃发展

4月2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香港共有15只新股上市融资182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2只新股融资47亿港元,新股数量上升25%,融资额增加287%。其中大部分融资来自内地企业。

国泰君安非银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认为,202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降息以及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港股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市场流动性改善推动港股IPO及再融资大幅回暖。预计2025年港股股权融资规模将进一步增长。

德勤预测,2025年港股市场将有约80只新股上市,融资约1300亿至1500亿港元,主要来自大型A股上市公司、内地龙头企业、中概股以及科技公司。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指出,港股IPO市场复苏,中国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国际市场的“超级联系人”作用凸显。内地和香港的一系列政策红利提升了港股IPO效率,赴港上市企业数量显著增加。快速上市有助于企业锁定融资窗口,这一优势对科技行业及新消费公司尤为重要。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