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股“对等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巨震,A股市场或展现较强韧性,内需消费板块有望成为避风港。机构观点认为,中国资产相对表现有韧性,A股市场整体估值不高,权益资产具备较高投资性价比。

过去一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剧烈震荡。当地时间4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均跌超5%,全周来看,美股市场创下了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欧洲主要股指上周同样全线下跌。

清明假期后,A股市场将如何应对?机构观点指出,尽管短期波动难以避免,但中国资产的相对表现仍可能保持韧性。中国拥有巨大的提振内需空间,二季度逆周期增量政策有望发力,A股内需消费板块展现出较强的防御属性,或能走出独立行情。此外,美股大跌的更深层次原因在于其长期积累的高估值风险集中释放。相比之下,A股市场目前的整体估值较低,权益资产具有较高的投资性价比。

海外市场巨震,A股有望展现较强韧性。清明假期期间,海外市场波动显著加剧。当地时间4月4日,美股三大股指均跌超5%,全周来看,美股市场创下2020年3月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衡量美股波动的“恐慌指数”标普500波动率指数(VIX指数)飙升近5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欧洲主要股指也全线下跌。

中信证券分析称,全球投资者短期将降低风险偏好,但从市场韧性角度看,A股表现或优于其他市场。申万宏源证券表示,提振A股市场的长期积极因素仍客观存在,如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科技创新实现突破等。综合来看,A股在反映短期冲击后,后续将迎来一个边际改善的窗口。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认为,A股市场有望走出独立性行情,整体表现将好于全球其他市场。他表示,在更加积极的宏观政策推动下,国内需求有望持续回升,推动中国经济不断向好。A股市场当前整体估值仍处在底部区域,权益资产具有很好的投资性价比。

华西证券同样认为,从估值角度看,A股和港股当前仍是全球权益类资产中的“估值洼地”。风险溢价指标(ERP)显示,当前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价为6.3%,位于近三年76%分位,显示A股市场配置性价比仍较高。中国股市的短期波动或低于海外市场,成为风险资产的“避风港”。

展望4月,招商证券认为,市场可能会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4月下旬开始,稳增长政策进一步落地,而外部冲击也有望阶段性缓解,市场或重新回到上行趋势。财政政策的发力将成为推动消费增速回升的关键力量。

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大和低利率环境下,中国内需消费成为当前全球资金的避险选择。中期来看,中信证券认为,关税政策使美国经济面临更大的滞胀风险,也让美联储货币政策受到制约。中国政策发力时点可能提前,核心资产的配置性机会窗口也随之提前。

东吴证券策略团队分析认为,从行业视角看,内需的重要性再度凸显,预计提振消费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投资者可关注新基建(如数据中心),以及白酒、乳业等防御属性较强的消费板块。此外,服务消费方向也值得关注。

长城证券预计,后续针对扩张内需的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在行业配置思路方面,长城证券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业绩增速较好且业务针对内需的板块;行业有突破且行业趋势不受出口情况影响的板块;在不确定性上升时期表现稳健的红利板块。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