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充电桩行业迎来激烈竞争。高压快充技术有望成为市场主流,行业加速整合,中小公司面临压力。技术迭代、中小城市下沉市场和海外出口是未来发展重要方向。快充升级和出口新兴市场是行业增长点。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突破50%,充电桩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到西北戈壁滩,从央企基建到民营资本,各方围绕技术路线、市场份额、商业模式展开白热化竞争。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采访了国泰基金、金鹰基金、德邦基金、诺德基金、东海基金等多家公募基金经理,从投资与产业视角,揭示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背后的投资逻辑。

多位基金经理认为,高压快充技术有望在未来成为充电桩市场主流,随着超充技术快速迭代与产业大资本的进入,行业加速整合,中小公司面临被收购或退出的压力。技术迭代、中小城市下沉市场和海外出口是充电桩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充电桩行业已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在比亚迪推广“10C技术”大规模建设“兆瓦闪充站”的刺激下,多只充电桩概念股大幅上涨。

市场上,华为、理想、小鹏、小米等均对外表示要大规模建设超快充电桩,蔚来和宁德时代合作换电模式,大家都试图通过技术迭代在充电桩市场抢占更多用户。深圳正着力打造“超充之城”,已建成投用超充站1002座、充电桩超41万个。高压快充技术因其降低能耗、提高续航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国内龙头新能源车企大多都在自建超快充电桩,超充的本质是提升补能效率。市面上快充桩功率多数在120—240kW,而5C以上的超快充功率在500kW以上,20分钟内即可充满电。蔚来、宁德时代在推广换电模式,但推广范围相对有限。东海基金基金经理王亦琛认为,超高压快充和换电都有各自优劣势,估计要打一场持久战。

目前,市场上建设、运营充电桩的企业众多,形成央企基建、车企生态、第三方运营三足鼎立格局。中石油、国家电网依托能源网络抢占先机,华为、小鹏等企业通过生态闭环绑定用户。充电桩市场形成百家竞争的格局,竞争十分激烈。2024年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将大幅增长,但增速显著放缓,给制造企业带来盈利压力。

充电桩运营是重资产的生意,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提高,头部运营商开始盈利。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显示,截至2025年初,我国公共充电桩运营商市占率排名前四合计占比58%,竞争格局偏分散。拥有技术创新、服务质量、运营效率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在充电桩市场的持续发展中获得显著优势。

多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技术迭代和海外出口或是充电桩企业未来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快充升级和出口新兴市场是行业增长点。用户对充电速度的需求日益迫切,超快充或将成为主流方向。三四线城市及乡镇地区充电网络覆盖率低,或将成为增量重点。欧美充电桩建设滞后,中国企业在设备制造、运营经验上具备了一定的成本和技术优势。

充电桩市场的增长已从跑马圈地走向精耕细作,超充的技术突破和场景下沉都可能带来进一步的增长空间。随着一线城市超充逐渐覆盖,中小城市的下沉市场也成为各方角逐的重要场景。行业整合在加速,最终有望形成“全国性平台+区域龙头”的垄断竞争格局。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