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巨头频斥资入主上市公司,资本版图再扩张
AI导读:
4月8日,中旗新材股价连续涨停,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星空科技。今年以来,产业巨头斥资买上市公司意愿高涨。海尔等巨头通过控股切入资本市场,产业链整合或切入新赛道是主要考量。产业巨头入主上市公司将提升资产质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缩影。
4月8日盘中,中旗新材股价迎来第五个连续涨停,公司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星空科技,后者为国内半导体高端装备企业,股东阵容豪华,包括国投、腾讯等。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由周军变更为中国光刻机领军人物贺荣明。这一事件仅是产业巨头入主上市公司潮流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交易活跃,已有30余家公司发布控制权拟变更公告。今年,产业巨头斥资买上市公司的意愿空前高涨,值得重点关注。从A股公司易主案例看,无论是万德斯收购方奇瑞,还是永安行收购方哈啰,以及新时达收购方海尔,均为知名产业巨头。它们以控股方式切入或加码资本市场,是产业逻辑、资本周期与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多样,包括从“土地财政”到“股权财政”的转型,以及国企改革深化政策的推动。从产业角度看,产业链整合或切入新赛道是巨头们的主要考量。在产业周期天花板逐渐降低的背景下,如何拓展市场、提高效率已成为产业巨头面临的紧迫问题。例如,海尔集团通过25亿元入主新时达,布局工业机器人赛道,显示产业资本不再满足于财务投资,而是通过控股获取技术主权。
同时,产业巨头对A股的控股权收购也可视为一种“风险对冲”。部分巨头尝试用成熟产业现金流支撑前沿技术投入。产业巨头成为上市公司易主的重要力量,将对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如海尔集团资本版图将再度扩张。
此外,产业巨头入主上市公司有助于提升资产质量。以中旗新材为例,此次股权交易后,公司将择机收购相关资产,形成集成电路高端芯片制造材料端、设备端的综合解决方案,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与前些年多元主体入主不同,产业巨头涌入控股权变更,表明它们不仅是资本玩家,更是技术整合者和生态构建者。
从宏观角度看,产业巨头争相收购A股公司控股权,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缩影。可以预见,在这轮潮流中,产业资本将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术壁垒,将资本优势升级为生态优势。而从资本市场角度看,或将迎来从多元主体“买壳”到核心硬科技赋能的历史拐点。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