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中国版平准基金释放强烈信号,后续资金储备充足,预计将有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在全球股市低迷背景下,A股短期回调属正常现象,但长期向好趋势不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储备充足,为后续政策出台提供支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崔文静、实习生张长荣北京报道

继4月7日表态将再次增持ETF后,4月8日,中央汇金明确自身资本市场“国家队”身份,发挥类“平准基金”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亦宣布,必要时将为中央汇金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同时,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优化保险资金入市政策,上调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

“这意味着中国版平准基金正释放强烈信号,后续资金储备充足。预计将有更多增量资金进入A股。在全球股市普遍低迷的背景下,A股短期回调属正常现象。实际上,相较于全球股市,A股更具韧性。只要后续政策力度足够,A股有望迎来企稳回升。”受访专家表示。

受访专家综合分析认为,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我国均储备充足,预计后续将出台多项支持性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将更加侧重扩内需、促消费,或加快特别国债、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扩大专项债“收储”,并有望提升最低工资标准和生育津贴标准。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预期增强,幅度或超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的政策也有落实空间。

资产配置方面,短期内建议以稳健为主,可更多关注红利低波、受益内需政策推动的消费和投资板块,以及农产品、军工和自主可控领域。中长期则可聚焦科技主线,着重关注全球制造业重建需求与中国技术出海。

央行表示,必要时将为中央汇金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4月7日,中央汇金表态将再次增持A股。次日,其明确“国家队”身份,央行随即表示支持。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亦同步优化保险资金入市政策,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

中国诚通、中国国新等国资运营平台亦宣布大额增持中央企业及科技创新类股票,形成市场托底合力。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这是维护金融市场流动性的重要举措,既提供了“预期锚”,又有助于推动微观主体行为正循环。在这一信号后,一批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回购或增持公告,形成有利于市场稳定运行的正向传递机制。预计后续将有更多政策组合拳出台。

东吴证券首席战略官孙婷认为,多部委联合行动,展现出维护资本市场平稳的坚定决心和看好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信心,有望形成政策合力,为资本市场注入强心剂。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随着新增长动能加速崛起,A股上市公司质量稳步提升。A股市场估值总体处于相对低位,核心资产配置吸引力持续增强。中央汇金增持A股、央行及金融监管总局发声,多部门协同发力,体现了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决心。投资机构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认可A股配置价值,短期波动不改长期向好趋势。

坚定看多A股、认为中国资产相比全球股市更具韧性的业内人士众多。中金公司分析师李求索指出,相比过去,中国股票市场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包括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变化、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及宏观政策发力空间。总体而言,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更具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

短期内,李求索建议以稳健配置为主,红利低波股票或相对占优,受益内需政策推动的消费和投资板块也有交易机会。

中期来看,从算力、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到应用环节有望逐步兑现盈利,回调将迎来布局机会。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加码、有效需求回升,消费领域有望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长期来看,中信证券策略师裘翔团队推荐关注制造领先领域,着重聚焦全球制造业重建需求与中国技术出海。短期内则推荐自主可控公司、军工板块、部分必选消费品种及稳定红利领域。

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受访专家表示,股市一时回调无需过分担忧,在政策储备充足的前提下,A股有望逐步企稳回升。

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迎来窗口期。国盛证券经济学家熊园预计,央行强调的“降准降息”将更快落地,幅度或超预期。章俊认为,全面降息窗口或在二季度美联储降息预期重燃后逐渐打开;在此之前,针对美国新关税,降准和结构性政策工具或成对冲选项。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师胡玉玮建议灵活运用人民币汇率工具,增强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同时强化跨境资本流动管理,防止汇率超调。此外,他提倡推动本币结算国际化,降低美元结算依赖。

平安证券经济学家钟正生预计增量财政政策规模在1.6万亿元至2.6万亿元之间。章俊预计规模略低,为1.5万亿元至2万亿元。两会安排的2025年增量财政赤字规模为2.9万亿元,扣除不直接用于经济增量的部分后,可直接拉动经济增量的赤字规模估计在1万亿元至2万亿元之间。

财政政策或将进一步扩张,更加侧重扩内需、促消费。预计后续政策包括加快特别国债、专项债发行使用节奏,扩大以旧换新补贴规模,提高最低工资和生育津贴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以及“两重”“两新”扩容等。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