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年以来,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赤峰黄金成为今年第一家“A+H”上市公司。A股对H股的高溢价现象引发市场关注,南下资金或成为拉低溢价的主要力量。不同行业在两地的溢价率不同,外资机构也在调整对A股公司的定价逻辑。

2025年以来,A股公司奔赴港股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3月10日,赤峰黄金(600988.SH,06693.HK)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今年第一家“A+H”上市公司。这股热潮背后,A股对H股的高溢价现象不容忽视。国泰君安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收盘,151家“A+H”公司全部是A股较H股溢价,其中,安德利、弘业期货、浙江世宝的溢价率超过300%。

南下资金或将成为拉低AH溢价的主要力量。兴证策略指出,2020年以来,AH溢价与南下资金流入节奏表现出极高相关性,南下资金已成为影响港股定价的关键力量。截至2025年3月底,已有10多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申请在香港上市,包括蓝思科技、江波龙、先导智能等。此外,赛力斯、兆威机电、三只松鼠等也已公告拟在香港上市。

A股公司加速赴港上市步伐,4月6日晚,兆威机电公告,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4月3日晚间,东鹏饮料发布公告称,已向港交所递交发行H股股票并在主板挂牌上市的申请,旨在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加强品牌建设和消费者互动,拓展海外市场业务。统计显示,截至4月8日,已有超过30家A股上市公司递表或正式发布公告拟香港上市。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港股市场为出海企业提供国际资金与品牌曝光,助力全球化战略;港股IPO审批流程缩短,百亿港元市值A股公司可获快速审批;港股市场下半年以来市场估值和流动性持续改善。预计今年新股市场将继续保持畅旺。

在A股公司赴港上市热潮背后,“同股不同价”现象日益凸显。截至4月8日收盘,赤峰黄金A股较H股溢价35.89%,溢价率超过1倍的有58家,占比达到38.41%。A股较H股普遍溢价背后,有着复杂的市场逻辑,包括投资者结构、市场流动性、资本流动限制、税收与分红以及政策环境差异等。

光大国际证券策略师伍礼贤表示,不同行业在两地的溢价率也不尽相同。传统上,券商股、航空股、基建股等普遍存在高溢价,而部分资源股、原材料股、家电股则属于溢价较低的板块。对于赴港上市的A股公司来说,如何应对这种估值“双城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以来,港股表现整体好于A股,恒生AH溢价指数也开启新一轮下行。中金公司数据显示,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7440亿元,创港股通开通以来新高。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港股主板平均已突破30%,持股占比也呈现趋势性上升。从配置偏好来看,南向资金主要配置具有更高股息率的红利资产和稀缺性角度的“软创新”板块。

外资机构也在逐渐调整对A股公司的定价逻辑。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表示,由于AH溢价接近历史低点,在岸公募基金H股持有量处历史高位,宏观经济出现改善迹象,其认为AH溢价可能逆转。不过,由于A股流动性和股票成交量通常更高、A股缺乏做空机制,以及本地投资者自由进入市场存在一些障碍,一定程度的AH溢价仍会长久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