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汇金增持ETF,市场期待“中国版平准基金”稳定A股
AI导读:
近期,外部关税扰动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波动,A股受冲击。中央汇金等稳市资金及时入市,市场对“中国版平准基金”充满期待。中央汇金重仓持有宽基ETF,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市场期待平准基金能发挥短期稳定效果,但长期趋势仍取决于基本面。
最近几天,外部关税扰动导致全球资产价格大幅波动,A股市场也遭受了一定冲击。在此关键时刻,中央汇金公司等稳市资金的及时入市起到了积极作用,引发了市场对“中国版平准基金”的期待和关注。
作为资本市场的“国家队”,中央汇金在ETF市场的布局及操作备受瞩目。其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稳定市场方面又能发挥多大作用?本文与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展开深入探讨。
汇金系重仓持有宽基ETF
4月7日,A股市场大幅波动,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并再次增持指数基金,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次日,中央汇金公司在其官网指出,公司在资本市场发挥着类“平准基金”作用,自2008年以来,曾多次参与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工作。
目前,汇金系在ETF市场的投资布局由四大主体构成:汇金投资、汇金资管,以及通过基金公司设立的易方达-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和华夏-汇金资管单一资产管理计划。
截至2024年末,汇金系对ETF的持有份额总计达3176亿份,持仓市值总计1.05万亿元,增幅达到78.31%。其中,汇金投资持有21只ETF,持仓规模为6617亿元;汇金资管持有ETF数量为15只,持仓规模达3822亿元。
汇金系持仓最多的为宽基ETF,尤其是跟踪沪深300指数的相关基金。如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中央汇金持有的市值超过2500亿元。其中,汇金投资持有1434亿元,汇金资管持有1071亿元。
平准基金的特征“画像”
“中国版平准基金”轮廓初现,其历次出手的时机、买入标的及操作流程如何?运作方面,平准基金通常由谁管理,如何考核?
中央汇金成立于2003年,承担着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布局的重要职能。其投资标的以大型国有银行、保险机构及核心宽基指数ETF为主,通过战略性增持传递政策信号。
回顾中央汇金近些年来的入市操作,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面对A股下跌,中央汇金首次公开增持工行、中行、建行股票,次日上证指数单日暴涨9.45%。2015年A股异常波动期间,中央汇金通过增持四大行及宽基ETF注入流动性。
面对2023年至2024年的结构性调整压力,中央汇金启动对四大行的半年增持计划,并持续加码覆盖沪深300、科创50等多元ETF。
业内人士认为,中央汇金的作用从早年的短期救急到中期预期引导,正进化至长期生态构建。其操作更注重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同。
粤开证券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平准基金往往在股市严重下跌时入场,买入标的主要是权重股或跟踪指数的ETF,操作应做到事前保密、事后公开。
德邦证券宏观团队负责人张浩表示,市场对“平准基金”较为期待,但国内目前并未有公开信息披露。平准基金的设立可考虑补短板,解决当前框架的一些掣肘。
类“平准基金”入场,市场反响积极
4月7日中央汇金宣布通过ETF入市后,次日A股市场企稳反弹。
长江证券策略首席戴清表示,中央汇金明确类“平准基金”定位,实质是向市场传递“底线思维”信号,有助提升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戴清还指出,不同于此前偏重大盘蓝筹如沪深300ETF,本次“均衡增持”可能涵盖科创50、中证1000等成长风格ETF,对A股市场流动性改善意义重大。
谈及A股当前的配置价值,中央汇金指出,“A股核心资产的吸引力持续提升,总体估值处于相对历史低位”。长江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戴清分析称,当前万得全A市盈率仅17倍左右,沪深300和创业板指同样估值处于低位。
张浩表示,从中期角度看,Deepseek时刻出现、高利率和强美元难以持续等宏观逻辑的变化将推动中国资产系统性重估。
平准基金短期有效且必要,但长期仍取决于基本面
去年9月24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谈及平准基金的创设时表示,正在研究。设立平准基金的呼声一直存在。
张浩认为,评判平准基金的必要性要从更大的视角来看,这是三中全会确立搭建的内在稳定性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粤开证券指出,从理论和国际实践经验看,设立股市平准基金都非常有必要,基本能在短期内发挥稳定市场的效果。
尽管平准基金短期有效,但市场长期趋势仍取决于基本面。大部分经济体的平准基金都会安排退出机制。
“国家队”前两次增持ETF时,A股都见到波段底部
加上本次增持公告,2023年10月以来,中央汇金共发布了三次关于ETF增持的公告。前两次发布增持ETF公告时,大盘都见到了波段底部。
结合中央汇金前两次增持ETF的市场表现和增持银行股获得的优秀收益来看,中央汇金第三次发布增持ETF的公告之后,A股也有望迎来企稳反弹行情。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