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平准基金面世,资本市场稳市机制步入新阶段
AI导读:
中国版平准基金面世,央行、社保基金会等多部门协同发布政策举措,形成市场托底合力。此举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稳市机制建设步入新阶段,未来有望形成政策工具-资金渠道-市场操作的良性循环,资本市场情绪有望回归理性轨道。

该出手时果断出手!“中国版平准基金”面世令市场振奋。
4月8日,中央汇金公司明确其类“平准基金”的职能作用,央行宣布必要时为其增持行为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社保基金会透露近期将继续增持国内股票,金融监管总局进一步推动险资入市、头部险企火速响应,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大手笔”回购增持计划。这一系列超常规超预期的政策组合与市场行为,不仅彰显出各方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力挺资本市场的决心信心,更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稳市机制建设步入新阶段。
专家学者、市场机构普遍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将构建以中央汇金公司为核心、央行流动性支持为后盾的类“平准基金”机制,形成“政策工具-资金渠道-市场操作”的良性循环。未来,随着市场信心与预期回暖、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增长动能崛起,资本市场情绪有望回归理性轨道,更好反映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本面。
看点
1
发挥政策合力稳市机制建设迈向新阶段
多部门协同发布政策举措,形成市场托底合力,释放稳市强信号。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此次多部门联合发布政策稳定资本市场,表达了坚定长期看好中国经济、力挺资本市场的决心。这不仅是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部署的迅速落实,更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稳市机制建设迈向新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表示,将类“平准基金”与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有利于发挥政策协同作用,实现市场预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表示,政策“组合拳”传递出三大信号:首先是初步形成了制度性托底机制,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其次是释放了长期信心,明确了对经济基本面的判断,释放了估值修复信号;再次是深化金融改革,推动资本市场从“政策市”向“制度市”转型。
看点
2
“中国版平准基金”入市指数有望呈现逐步企稳迹象
在资本市场面临外部关税政策扰动的关键时点,中央汇金公司果断出手、接连发声。受访人士普遍认为,一系列举措和表态意义重大,后续指数有望呈现逐步企稳迹象。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田轩表示,中央汇金公司一系列举措和表态有助于缓解市场恐慌情绪,引导市场回归理性。“国家队”资金入市能有效增加市场交易量和活跃度,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展望未来,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认为,虽然超短期内市场仍有波动可能,但后续指数有望呈现逐步企稳迹象。
看点
3
央行力挺为汇金增持提供充足“弹药”
央行新闻发言人表示,央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央行的力挺意味着中央汇金的增持行为将有充足“弹药”,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区别于其他经营主体、金融机构融资能力受到资本和资产等限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得到央行支持,中央汇金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无限的融资能力。
呵护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央行施策的一个重要考量。央行创设的两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后,资本市场信心显著增强。
看点
4
进一步推动险资入市部分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金融监管总局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中泰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葛玉翔表示,此举进一步拓宽了权益投资空间,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险企资产配置灵活性提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表示,此举为保险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产配置灵活性和投资空间。
看点
5
A股估值总体处于相对低位为长期资金提供安全边际
关键时刻“国家队”出手,为市场注入信心。A股估值总体处于相对历史低位,有望为长期资金提供安全边际。随着市场情绪回升,A股有望逐步摆脱短期扰动。
中金公司看来,市场短期有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中期而言,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转变改善市场预期,促进全球资金再布局。
看点
6
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公告 “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
除中央汇金公司外,多家中央企业出手增持中国股票资产。不仅“国家队”出手,更多上市公司也在用“真金白银”向市场传递信心。据不完全统计,超80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或增持公告,投入资金总额超百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全力支持推动中央企业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动作为,不断加大增持回购力度。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