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政策引发全球汽车产业震荡
AI导读:
美国政府宣布加征关税政策,对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征收关税,引发全球汽车产业剧烈震荡。汽车产业关联度高,影响范围广泛,不仅冲击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还波及整个供应链网络。动力电池领域深度绑定关系使得关税政策可能产生多重冲击。
近期,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单方面宣布加征关税的政策在全球经济领域激起千层浪,尤其针对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征收关税,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发剧烈震荡。汽车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关联度高、辐射面广,此次美国关税措施,影响范围极为广泛。
不仅直接冲击在美国市场有业务布局的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导致成本大幅上升、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还波及整个汽车供应链网络。从原材料供应商到零部件生产商,再到整车装配企业,以及后续的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牵连。此次美国对华加征关税覆盖了整个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包括电动汽车、锂电池、关键矿物、半导体以及钢铁铝材等原材料,带来的成本压力正在通过供应链传导。
《纽约时报》的深度调研显示,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价格预计上涨3000美元左右,而完全依赖进口的车型价格涨幅更为惊人。业内预测,这些额外成本最终将有60%—70%由终端消费者承担,未来12个月内美国汽车市场整体价格水平可能上浮8%—12%。面对成本急剧上升,多数车企选择了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包括法拉利、保时捷、奥迪在内的多家车企均计划提高旗下车型售价。
特斯拉也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该公司当前的国际采购采用自行提货、报关的模式,很可能要独自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据悉,特斯拉在北美仍直接向中国进口锂电池、锂电池材料、压铸件、内饰件等核心汽车零部件,这些部件占整车成本的35%—40%。更深远的影响还体现在新兴科技领域,本次关税冲突不仅冲击了特斯拉的汽车业务,也重创了其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从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口结构来看,其对外依存度显著。根据标普全球汽车最新数据,2024年美国新车总销量中,进口车辆占比46%。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汽车出口格局的特殊性。2024年中国直接对美出口汽车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1.6%,但中美产业链的深度交融值得警惕。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美出口汽车零部件达172亿美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动力电池领域的战略依存关系。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出口总额中,美国市场占比25%,同比增幅13%。这种深度绑定关系使得关税政策可能产生多重冲击。虽然加征关税对中国整车出口影响有限,但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壁垒突破和全球供应链布局,将成为决定行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因素。
对于墨西哥、日、韩等国的车企,关税政策影响较大。据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分析显示,受关税政策冲击,德国汽车制造商单车成本将陡增。为此,一些车企开始采取应对措施。Stellantis集团宣布暂停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整车装配生产,同时裁撤美国五家工厂员工。奥迪宣布对进口车辆实施港口扣押,通过免关税库存维持市场供应。多国车企的应对策略凸显了关税政策对全球汽车市场的深度扰动。
随着关税政策持续发酵,汽车产业或将迎来新一轮全球价值链重塑,揭示出全球汽车产业链的深度互联特征。跨国车企正面临生产布局重构、产品组合战略调整、库存管理体系升级等多维度连锁反应。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