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下中国经济展现韧性,政策工具箱发力稳定市场预期
AI导读:
关税风暴持续引发全球市场震荡,中国通过“国有资金入场+政策工具箱扩容”构筑多重防线。财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表示,中国经济与人民币资产有能力穿越短期波动。文章还分析了美国加征关税的背景、中国稳定市场的措施及未来政策储备。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徐蔚)关税风暴正席卷全球市场,引发广泛震荡。面对这一外部冲击,财通证券研究所业务所长、首席经济学家孙彬彬在接受上证报专访时强调,中国已通过“国有资金入场+政策工具箱扩容”的策略,构建起坚实的防线。
“相信‘相信的力量’。”孙彬彬以简洁的话语传递出乐观信号,“只要政策部署精准有效,中国经济与人民币资产完全有能力克服短期波动,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孙彬彬指出,美国对全球多个经济体加征“对等关税”,这既是特朗普政府兑现竞选承诺的政治手段,也是其应对国内债务高企、通胀顽固等经济难题的战略布局。特朗普意图通过提高关税优化债务结构,推动赤字率回归合理区间,同时刺激国内能源与制造业的回流。然而,这一政策的税率设计及覆盖范围远超市场预期,导致全球股市、大宗商品及避险资产均出现剧烈震荡。
为应对外部冲击,中国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稳定市场。中央汇金等大机构频频出手,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相继发声,推出了“中国版平准基金”;国务院国资委、众多央企及国资运营平台也动作频频,央地国资联手入场;此外,一大批上市公司宣布了增持或回购计划,券商、基金公司也积极自购。孙彬彬认为,这些举措充分展示了中国稳定市场预期、阻断负面反馈循环的坚定决心。
展望未来,孙彬彬表示,中国在政策储备方面仍有诸多值得期待之处。在产业支持方面,国家和产业层面有望为受关税影响的出口企业、加工企业提供贷款、财政补贴、出口退税等贸易和融资便利,以缓解企业压力。在稳定内需方面,或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财政工具支持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加大投入,并对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群体和学生给予财政补助。在货币政策上,预计年内有望降息、降准,还可能恢复买入国债、开展大规模买断式逆回购等操作;同时,结合房地产市场的优化布局,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提振有效需求,并考虑汇率弹性以对冲关税影响。
孙彬彬认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资产长期重估的逻辑并未改变。“人民币资产的韧性源于政策的确定性、内需的纵深以及结构性改革的红利。”他看好两条主线:一是受益于政策支持的央企红利板块;二是契合内需扩张的科技创新与消费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