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美国政府实施“对等关税”,国内部分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公司积极应对新形势,部分卖家订单增加,但面临重新核算成本和调整定价策略的挑战。货代公司上调运费,劝客户理性发货。京东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助外贸企业转内销。

面对美国政府所谓“对等关税”,国内部分外贸企业、跨境电商公司正在积极适应新形势,跨境电商卖家开始核算新的成本,并试探性提价。随着包税运费不断提高,货代公司也开始劝客户“理性发货”。

产品货值较低的外贸商,在与美国客户的交易中溢价能力较弱,易受关税冲击。然而,部分美国批发客户暂缓订单,消费者转向线上购买,使得一些跨境电商卖家订单有所增加。亚马逊卖家王敏(化名)表示,最近订单并未下降,反而有所上涨。但因关税影响,4月10日后发货的商品需重新核算成本,调整定价策略。

涨价是肯定的,但涨多少需时间测试。王敏对一款产品尝试性涨价了6%,订单量暂未受影响,但未来尚不确定。在形势未明朗前,他选择保守策略,减少备货。

近两个月是价格测试的关键期,若价格上涨导致订单下滑太快,整体亏本则无法继续。关税上升体现在运费里,多家国际货代公司已上调运费,美线海运非自税渠道客户每公斤运费加价3.5元左右,涨幅超100%。货代公司劝客户延迟发货。

各方积极应对。京东宣布设立2000亿元专项采购资金,助外贸企业转内销。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建议,为受美国加税冲击严重的机电、纺织、跨境电商等行业设立6000亿元外贸企业纾困基金,提供1年期贴息贷款及汇率避险工具。跨境电商企业可试点海外仓直邮包裹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降低物流成本。

王敏认为,补贴对外贸企业很重要,希望政策尽快明朗,只要成本可控,生意将继续。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