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8月11日融资余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A股步入慢牛轨道。政策利好、宏观经济稳定及自主科技崛起提升中国资产吸引力,带动市场情绪回暖,杠杆资金理性参与,资本市场健康度显著提升。

  8月11日,融资余额再次突破2万亿元大关,与上一次已相隔十年之久。十年间,尽管融资规模大体相近,但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已截然不同。自2024年“9·24”行情启动以来,A股步入“慢牛”轨道,主要股指稳步上涨,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600点,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为市场稳健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本轮融资余额的快速增长,核心驱动因素在于政策利好、宏观经济稳定以及自主科技崛起三者的协同共振,共同提升了中国资产的吸引力,带动市场情绪回暖,并吸引了杠杆资金的理性参与。

  政策层面,我国持续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新“国九条”等政策措施相继落地,全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在融资融券业务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构建长效监管体系,确保了融资余额增长过程中资本市场的结构健康,有效防范了杠杆泡沫风险。

  宏观经济层面,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在主要经济体中领跑。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22.83万亿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成效显著。经济平稳增长也意味着企业盈利恢复,上市公司基本面的持续向好成为吸引融资资金加仓的关键。

  科技创新层面,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持续增长,在半导体、算力等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催化“新质生产力”投资。融资净买入的个股集中于高研发、高成长的科技龙头,凸显了融资资金对科技创新赛道的持续看好。

  从数据可以看出,本轮杠杆资金加仓更加理性,市场行情上涨是机构资金、中小投资者共同参与的结果。融资资金的情绪、估值指标对比历史顶部仍有上升空间,2025年的资本市场健康度显著提升。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