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加速,汽车出海潜力巨大
AI导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中重构全球竞争格局,产业步入新阶段,由电动化爆发迈向智能化加速。中国汽车出海潜力巨大,预计2030年海外销售规模可达千万辆级,中国车企需适应全球化新变化,实现共建共生。
编者按:在从电动化向智能化跃迁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以独特的竞争优势重构全球竞争格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作为产业的观察者、推动者,与新华财经共同打造“百人会百人谈”栏目,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企业高管、投资人士畅谈中国电动汽车发展的新技术、新趋势、新动能。
新华财经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王涛王鹤王钊)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新华财经主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就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进行深度对话,解码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战略路径,展示产业未来图景。
在电动化、智能化与全球化交织的竞速赛中,中国如何打破产业壁垒,实现生态聚合?中国车企如何破解出海挑战,实现全球共生共建?跨国车企能否通过“中国技术”焕发新活力?
汽车产业步入新阶段:由电动化爆发迈向智能化加速
新华财经: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电动汽车发展迅猛,从2024年百人会论坛到2025年,市场变化显著,您对此有何感受?
张永伟:最近五年是变化最快的发展阶段。2021年至2023年是电动化加速爆发期,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千万辆。如今,电动化爆发转向智能化加速,新技术、新亮点层出不穷。
中国汽车产业的变革动力主要来自汽车之外的产业,如互联网理念、AI技术、手机通信技术,这些技术生态在中国与汽车产业实现了很好的结合,产业融合跨界程度远超日本、欧洲等地。
AI赋能汽车:产业加速融合,聚合智能“三大件”诞生
新华财经:AI正在对各产业进行赋能改造,当汽车遇上AI,会出现哪些新趋势?
张永伟:去年,汽车企业开始使用AI技术改造自身。今年,AI进入新阶段,企业需深度应用AI,重新设计汽车产品,实现AI与汽车产业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领先的汽车企业,本质上就是一个AI企业。
智能汽车催生低空出行、具身机器人等聚合型产业,这些产业的外溢效应将反哺汽车。我们提出“聚合智能产业”概念,即“三合一”或“三大件”:智能网联汽车、低空出行技术、智能机器人。
“三大件”底层技术相通,技术供应链重合,可以相互赋能。智能汽车技术规模化带来的供应链成本优势,使得智能汽车能够为低空飞行器和机器人提供一个非常适合产业化的供应链。未来,汽车、无人机、智能机器人将实现融合出行。
跨国车企应变:重新定义中国市场,为中国,为世界
新华财经:跨国车企在中国正由“技术输入者”变为“中国技术输出者”,如何看待其角色变换?如何应对中国市场压力和挑战?
张永伟:跨国车企早期依赖技术输入获得回报。如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崛起,特别是电动化、智能化先行,让跨国车企在中国变得不适应,正处调整期。部分跨国车企推动本土化战略,更多在中国研发,甚至反向输出技术成果。他们需适应中国变化,成为有效率、有创新的企业。
中国车企出海:千万辆级潜力规模,共建共生
新华财经:您预计五到十年,中国汽车出海将达到什么规模?在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中,中国汽车将扮演什么角色?
张永伟:过去,中国汽车出海主要是跨国企业把在中国生产的汽车卖到世界。如今,中国本土企业产品或零部件“走出去”。我们预测,到2030年,中国在海外销售的汽车产品可能达到千万辆级规模,这将是汽车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车企需适应全球化新变化,由产品输出者、技术迁移者变成产业赋能者,实现共建共生。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