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特朗普上任后挥舞关税“大棒”,加重对华施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斌教授指出,中国需快速出台系统性应对方案,推进“双转型”,同时主动出击对外关系,以开放姿态主导区域合作。尽管保护主义抬头,但全球化并未终结,中国供应链无法被替代。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仅80余天,就挥舞关税“大棒”,加重对华施压,中方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外界对贸易战升级、中美“脱钩”的担忧加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逻辑大变,对中国挑战更严峻。中国需快速、果断出台系统性应对方案。

美政策调整窗口或在明年二季度

  特朗普长期主张关税促经济,第一任期对华贸易战后,第二任期方向未变。

  许斌称,特朗普关税“2.0版”与“1.0版”不同,开启全方位冲击,旨在改变全球贸易秩序,争夺主导权。

  特朗普虽不太可能连任,但望打造“特朗普时代”,行为具系统性和长期性。中期选举为最大制约,政策调整窗口或在2026年二季度。

  以“双转型”构建中国新增长基础

  许斌认为,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对中国形成全面、系统战略打压,性质和烈度远超以往。中国出口空间收紧,外向型红利难再依赖。

  中国需直面冲击,迅速推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同时,化关税冲击为动力,推进“双转型”:供给侧从资源依赖向效率驱动转变,需求侧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效率提高需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需求侧应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让消费成为经济主力。

  对外关系应主动出击

  许斌建议,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下,应主动出击,提升制度确定性、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角色。

  与第三方国家合作有利平衡,中国是长期合作稳定力量。赢得第三方信任与倾斜是对美博弈外关键“加分项”,决定未来多边合作走向。

  中国正构建更具战略主动性对外经贸网络,加强与日韩、欧盟合作。

  全球化并未终结

  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关税政策令国际贸易体系承压,但许斌持谨慎乐观态度。

  全球化未终结,而是走向“区域化”。中国应以开放姿态主导区域合作,重塑全球形象和话语体系。

  中国正构建主导区域合作网络,深化与东盟、RCEP等多边互联互通机制。

  全球产业链复杂,中国供应链无法被替代。特朗普政府破坏力量难持久,4年内结束亦非不可能。

  许斌引用吴敬琏观点:“波折反复,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大趋势看,人类理想占上风。”此刻同样适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