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下,中国如何应对挑战与机遇
AI导读:
特朗普上任后挥舞关税“大棒”,加重对华施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许斌教授指出,中国需快速出台系统性应对方案,推进“双转型”,同时主动出击对外关系,以开放姿态主导区域合作。尽管保护主义抬头,但全球化并未终结,中国供应链无法被替代。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仅80余天,就挥舞关税“大棒”,加重对华施压,中方采取必要反制措施。外界对贸易战升级、中美“脱钩”的担忧加剧。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许斌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政策逻辑大变,对中国挑战更严峻。中国需快速、果断出台系统性应对方案。

美政策调整窗口或在明年二季度
特朗普长期主张关税促经济,第一任期对华贸易战后,第二任期方向未变。
许斌称,特朗普关税“2.0版”与“1.0版”不同,开启全方位冲击,旨在改变全球贸易秩序,争夺主导权。
特朗普虽不太可能连任,但望打造“特朗普时代”,行为具系统性和长期性。中期选举为最大制约,政策调整窗口或在2026年二季度。
以“双转型”构建中国新增长基础
许斌认为,特朗普新关税政策对中国形成全面、系统战略打压,性质和烈度远超以往。中国出口空间收紧,外向型红利难再依赖。
中国需直面冲击,迅速推出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同时,化关税冲击为动力,推进“双转型”:供给侧从资源依赖向效率驱动转变,需求侧从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效率提高需科技进步和制度改革。需求侧应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让消费成为经济主力。
对外关系应主动出击
许斌建议,中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下,应主动出击,提升制度确定性、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全球公共产品提供者角色。
与第三方国家合作有利平衡,中国是长期合作稳定力量。赢得第三方信任与倾斜是对美博弈外关键“加分项”,决定未来多边合作走向。
中国正构建更具战略主动性对外经贸网络,加强与日韩、欧盟合作。
全球化并未终结
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关税政策令国际贸易体系承压,但许斌持谨慎乐观态度。
全球化未终结,而是走向“区域化”。中国应以开放姿态主导区域合作,重塑全球形象和话语体系。
中国正构建主导区域合作网络,深化与东盟、RCEP等多边互联互通机制。
全球产业链复杂,中国供应链无法被替代。特朗普政府破坏力量难持久,4年内结束亦非不可能。
许斌引用吴敬琏观点:“波折反复,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大趋势看,人类理想占上风。”此刻同样适用。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