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本周合规周报关注AI领域欺诈事件,美国初创公司被指控编造AI创新故事欺诈投资;同时,MCP服务成为新热词,阿里云等积极布局;此外,AI版权保护问题引发关注,多家媒体敦促政府保护版权内容免受AI偷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肖潇北京报道

每个周日,“合规周报”会盘点最近一周国外人工智能、科技竞争、个人信息保护上的热点动态。

本周,我们重点关注一起美国司法部最新公布的起诉书,指控一家美国初创公司编造AI创新故事,欺诈5000万美元投资。相关人士透露,正在追捕更多类似案例。

此外,MCP服务成为AI圈的新热词,阿里云、谷歌都在积极布局,该标准与AI智能体的发展紧密相关。

东南亚劳工冒充“人工智能”,AI应用创始人被控欺诈

4月9日,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FBI)公布起诉书,指控Nate公司前CEO Albert Saniger虚假陈述公司AI技术,编造创新故事误导投资者。

2018年,Albert Saniger创建电商应用Nate,宣传为一款自动购物的AI应用,可简化结账流程,允许用户“一键式操作”。

但起诉书指出,Nate严重依赖海外人工团队,位于菲律宾的呼叫中心雇佣数百名承包商,手动完成购买交易。Albert Saniger明知Nate自动化率为零,仍宣称使用AI自动化,并要求员工保密。

通过虚假宣传,Albert Saniger筹集超4000万美元。检察官表示,这种欺骗行为伤害投资者,阻碍AI发展进程,正与FBI合作追捕欺诈者。

AI发展依赖大量人工工作,基础工作外包给劳动密集型地区,数据标注师和劳工权益问题备受关注。2023年,《华盛顿邮报》曝光菲律宾“数字血汗工厂”,为AI训练数据和信息标注,微软、谷歌等AI头部公司合作。

菲律宾是外包数字工作主要目的地之一,超200万人从事此类工作,但跨国和零碎微任务特点,让“众包工作”规避当地劳工法规,缺乏监管保护。

美国媒体联盟敦促政府保护版权内容免受AI“偷窃”

4月7日,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内的数百家媒体发起广告活动,敦促政府保护版权内容免受AI“偷窃”。

活动由新闻媒体联盟运营,要求大型科技和AI公司公平补偿内容创作者,保障AI生成内容透明度、来源和归属,防止头部企业反竞争垄断行为。

几周前,白宫提出“AI行动计划”。OpenAI和谷歌致信白宫,要求允许AI对受版权保护内容训练。OpenAI认为合理使用版权内容事关国家安全。

爱尔兰调查X公司涉嫌使用欧洲用户数据训练AI

4月11日,爱尔兰数据保护委员会(DPC)宣布调查马斯克旗下社交媒体平台X公司,涉嫌使用欧洲用户数据训练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Grok。

DPC将调查X如何处理欧洲用户个人数据用于训练AI模型。X公司未明确告知用户,将用户数据共享给马斯克的人工智能公司xAI,用于训练Grok。

发布未经核实的AI信息被行政处罚

4月11日,“公安部网安局”公布行政处罚,表示一张关于燃气涨价的不实信息图片流传网络。网民郑某使用AI工具提问后,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直接发布,造成谣言快速传播,被依法处罚。

警方提示,未经核实的AI生成内容请勿直接公开发布,防止误导性信息传播。

广东发布中小学AI教育方案,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

4月10日,广东省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案,明确中小学校的人工智能教育要求,推进教育落地。

方案指出,原则上小学1-4年级每学年不少于6课时,5-6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0课时,初中7-8年级每两周1课时,高中阶段高一或高二每两周1课时。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谨慎为AI智能体打开无障碍服务

南财合规科技研究院实测多款AI手机智能体,发现数据安全责任不明确,无障碍功能使用混乱等问题。为此,研究院呼吁加强无障碍功能权限管理,提升透明度。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移动互联网服务可访问性安全要求》团体标准,指出利用智能体等AI技术访问移动互联网服务引发安全风险等问题,并作出规范。

阿里云发布MCP服务,谷歌、OpenAI接入。4月9日,阿里云召开“AI势能大会”,发布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几分钟便可快速搭建一个Agent。

MCP服务是标准化协议,用于连接AI智能体和外部数据源,让AI更方便执行任务。首批已上线50多款服务,覆盖生活信息、浏览器等领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