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话语权不断提升
AI导读:
4月市场波动加剧,南向资金仍旧加仓港股,日均净流入接近150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达到1461亿港元。南向资金买入策略呈现“哑铃型”配置,正在获取边际定价权,尤其是在红利股与小盘股板块。
4月市场波动加剧,南向资金仍旧加仓港股,显示出对港股市场的持续看好。
Choice数据显示,4月1日至15日,南向资金日均净流入接近150亿港元,累计净流入达到1461亿港元,创下2021年以来的同期最高纪录。今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已超5500亿港元,同样达到十余年来最高水平。
南向资金的买入策略呈现“哑铃型”配置,一端是高股息资产,另一端是科技成长、可选消费板块。此外,南向资金也多次逢低“抄底”港股,特别是在科技股回调至阶段性低点时,迅速“扫货”。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港股市场中外资仍占主导力量,但南向资金正在获取边际定价权,尤其是在红利股与小盘股板块。这一趋势有望对港股市场的估值方式产生新影响。
本月南向资金爆买超1400亿港元
近期,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4月1日至4月15日,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达到1461亿港元,日均净流入约146.45亿港元,创下新高。4月9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超355亿港元,创造了日度净买入额的新纪录。
南向资金的此番净流入始于2024年10月,并在春节后开始加速。截至4月15日收盘,今年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已超5570亿港元,同样创下历史同期最高规模。
从购买偏好来看,南向资金热衷于“哑铃型”配置,一端配置高股息资产,另一端则是科技成长、可选消费板块。近3个月以来,南向资金净买入商贸零售行业、银行、医药行业分别为925亿港元、692亿港元、420亿港元。
此外,南向资金也热衷逢低“抄底”热门标的。例如,在4月7日至4月11日的一周内,南向资金净流入822.53亿港元,重点加仓互联网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等。
南向资金增仓幅度最大的时点正值上述热门公司股价下跌、估值相对较低时。在上周行情中,南向资金成功“抄底”,港股三大指数随后在政策托底下持续反弹。

(上周南向资金净流入前十个股,图片来源:天风证券)
南向资金话语权不断提升
今年以来,内地资金买入港股呈现出两个较为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月13日至4月初,受国产大模型发布及出色表现影响,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相关企业的“科技”属性,带动恒生科技指数走高。
在这一阶段,南向资金涌入的背后主力可能源于个人与私募的活跃,公募与险资也持续配置港股。第二阶段则是4月初,受国际环境影响,港股市场出现剧烈动荡,资金跨过香江强势护盘港股。
Wind数据显示,2024年南向资金成交额占恒生指数成交额的30%以上,2025年以来则占40%以上。这表明南向资金的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
然而,从港股存量持股结构中看,外资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南向资金正在掌握红利股与小盘股的局部“定价权”,但仍面临做空机制和定增、配售等方面的限制。
不过,海通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认为,从流量视角来看,南向资金其实正在取得港股市场边际上的定价权。特别是在泛消费、红利行业上,南向资金的流入使得其边际定价权得到提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