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国资产仓位配置,股市升势关键动力解析
AI导读:
文章分析了提高对中国资产仓位配置的建议,指出中国股市升势远未结束,无风险利率下降是关键动力。同时,行业比较显示新兴科技是主线,金融周期是黑马,主题推荐包括人工智能+、内需消费、自主可控、并购重组等。
大势研判:提高对中国资产的仓位配置,中国股市的升势远未结束。4月7日股市低迷之际,我们旗帜鲜明判断“中国股市进入击球区”。过去两周,我们坚定维持“继续看多中国股市”观点。上证指数从3040低点已反弹至3300附近。我们建议投资人尽快转变对股市主要矛盾的认识,提高中国配置:1)经济出清调整后,投资人对经济形势的估计是充分的,共识认为估值收缩影响递减;2)全球“对等关税”推迟显示美国面临滞胀、美元信用约束,后续或有反复,但最大不确定性或已过去,股市触底关键不在于不确定性减小,而在于不确定性不再加剧。3)中国股市估值的主要矛盾正转变,贴现率下降将是2025年前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更加积极的经济政策、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改革,以及李强总理“持续稳定股市楼市”表态,有望推动中国股市风险溢价系统性下移,而无风险利率下降将成为增量资金入市的关键。
共识外的变化:2025年前中国股市上升的关键动力——无风险利率下降。股市无风险利率是投资人投资股票的机会成本,过去三年内外部高机会成本阻碍投资人入市。历史上,中国股市大行情多伴随无风险利率下行,背后是高收益无风险资产减少,投资人对固定收益产品兴趣下降,对股票与权益产品兴趣上升,带动存款搬家与增量入市。近十年,中国股市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降经历两次:1)2014-2015年行情,信托产品打破刚兑,居民增量入市;2)2019-2021年行情,资管新规下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兑,主动公募基金迎来黄金期。眼下我们认为将出现第三次增量入市:2024年末长债利率破2%,市场利率降至低位,票息收益有限,价差收益困难,无风险收益进一步降低,叠加美元资产转弱,中国股市新一轮增量资本入市条件形成,应高度重视此变化。
行业比较:新兴科技是主线,金融周期是黑马。1)金融与高分红。无风险利率下降与增量入市,推荐:券商/保险/银行,及股息稳健的央企高分红股,推荐:运营商/高速公路/公共事业。2)新兴科技成长。中美竞争焦点不仅是经贸,更是科技与生产力优势,中国科技领域创新及自主可控深入,成长股前景广阔。推荐:港股互联网/传媒游戏/信创/半导体/算力/医药。3)顺周期回归。关税影响深远,锚定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目标,内需消费与固投重要性上升,关注供需偏紧周期品及新消费动向。推荐:地产/有色/化工/建材/零食/化妆品。
主题推荐:人工智能+/内需消费/自主可控/并购重组。1、人工智能+:看好互联网龙头及金融/政务等应用;2、内需消费:看好服务消费及家电/汽车等实物消费;3、自主可控:看好国产算力产业链及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国产化;4、并购重组:看好汽车/军工/能源资源等领域。
风险提示: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文章来源:国泰海通证券)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