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余凯:智能驾驶行业将迈入理性监管阶段,2027年或实现盈利
AI导读: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城区辅助驾驶质变时刻将至,行业将完成价值沉淀跨越。面对工信部监管要求,地平线提出加强技术研发等响应措施,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来自软件,未来将坚持软硬结合打法。
当智能驾驶行业从技术狂飙迈入理性监管阶段,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近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城区辅助驾驶的质变时刻将在两年内到来,行业将迎来价值沉淀的跨越。这一观点在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召开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强调。会议要求汽车生产企业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格履行告知义务,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余凯对此迅速响应,提出加强技术研发、调整合规架构等具体措施。他坚信,通过持续创新和遵守法律法规,地平线能在2027年实现盈利目标,将挑战转化为成长机遇。地平线作为累计出货超770万片芯片的独角兽,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53.6%至23.84亿元,软件收入占比首次超过60%,并以“芯片+工具链”的开放生态与40余家车企建立合作。面对监管趋严,余凯表示,监管有助于行业回归正常轨道。
工信部会议要求车企对L3级以上自动驾驶功能实施“数据闭环验证”,并禁止激进推广模式。地平线则以技术底层为突破口,其第三代BPU专为高合规场景设计,支持混合模式,契合新政对数据安全的严格要求。征程6P芯片已获20余家车企定点,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量产,在极端场景下的误判率较竞品低40%。
地平线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毛利率跃升至77.3%,核心动力来自软件收入占比提升至66%。通过“芯片+工具链”模式,地平线既能向车企提供芯片,让其打造个性化产品,也能提供从芯片到算法、从智能驾驶到智能座舱的整套解决方案。这一模式在监管收紧背景下优势凸显,可大幅缩短车企适配周期,加速量产速度。
余凯认为,自动驾驶将成为智能汽车的基础设施,智驾方案将更标准化、普适化。地平线选择做“赋能者”,避开与车企的直接竞争,通过规模化摊薄研发成本。目前,地平线在国内汽车高级辅助驾驶市场中占据超40%市场份额,2024年产品解决方案交付量约290万件,累计交付量超770万件。
在业绩表现上,地平线2024年营业收入和毛利润均实现同比超50%的增长。余凯透露,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来源于软件,未来将坚持软硬结合的打法。在欧盟市场,地平线选择与博世联合开发智驾方案,首款合作车型将于2026年在德国下线。谈及盈利拐点,余凯预计将在2027年实现,支撑这一目标的是公司高额的研发投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