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港股市场掀起新一轮回购潮,腾讯控股等龙头企业回购力度加大,传递积极信号。港股回购规模近年来持续增长,多数机构对港股后市持乐观态度。

  财联社4月22日讯(记者陈俊兰)关税博弈引发市场震荡,上市公司回购活动愈加频繁。港股市场同样掀起了一轮新的回购潮,积极向市场传递正面信号。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已有172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回购总股数达24.15亿股,总金额高达537.08亿港元。特别是4月以来,港股回购活动显著增长,回购次数已超过3月整月。汇丰控股、中国建材、渣打集团及腾讯控股回购金额领先。

  近年来,港股回购一直处于高水平。数据显示,回购规模自2020年起大幅增长,2023年达1245.6亿港元,2024年更是增至2180亿港元,增幅高达70%。港股市场自2005年以来经历过五轮回购潮,均在恒生指数底部区域发生,显示上市公司认为股价被低估,回购能传递价值低估信号,提振市场情绪。

  港股回购潮涌动,腾讯回购力度加大

  港股回购主力仍为龙头企业,回购次数多、规模大。回购额前三公司占据近八成份额,前十名占比超88.42%。Wind数据显示,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年内分别回购210.26亿港元、112.45亿港元。腾讯回购行动持续多年,2024年全年回购总额达1120亿港元,蝉联港股回购王。2025年预计回购至少800亿港元,现金红利增至410亿港元,总股东回报至少达1210亿港元。

  分行业看,互联网、金融等龙头公司仍为回购主力,医药、消费企业回购力度加大。药明生物、石药集团回购金额分别为11.11亿港元、3亿港元;安踏体育、百胜中国回购金额分别为6.98亿港元、3.1亿港元。

  恒生指数公司表示,高水准回购反映企业认为香港上市股票被低估。回购动机通常与资本结构、融资成本、现金水平相关。当股票被低估且预计未来重估时,企业会回购股票以支持股价、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股东回报。

  港股市场后市展望

  受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影响,港股市场上周震荡。对于后市,多数机构持乐观态度。中信证券指出,近期个别企业配售和关税担忧导致港股调整,但为短期情绪扰动,不改中长期反转行情。华泰证券看好港股相对收益,因出口链市值占比低、科技企业盈利支持、市场对内需政策预期大。

  具体到板块,华泰证券建议:一是港股服务类消费方向,具政策逆周期调节预期和事件性交易机会;二是港股创新药、医疗器械及硬科技方向,如半导体及AI链;三是南向持仓高、受外资影响小、盈利预期稳定的红利方向。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