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ESG信披进入冲刺阶段,千余份报告将密集发布
AI导读:
截至4月20日,A股已发布1131份ESG报告,但仅有超两成公司完成披露。五一节前,千余份ESG报告或将密集发布,ESG信披正从“形式披露”向“实质披露”转型,为资本市场ESG生态的成熟奠定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卢陶然、李德尚玉北京报道
距离交易所规定的A股ESG信披截止日仅剩十天,上市公司信披进度备受瞩目。总体来看,截至4月20日,A股已发布1131份ESG报告,这一数字略高于去年同期,但仅有超两成(20.90%)的A股上市公司完成了ESG报告披露。
在交易所规定的457家强制信披企业中,已有超六成(282家)企业提交了报告。其中,保险业和建材业全部完成披露,银行业、证券业、有色金属、交通业披露率名列前茅。若要达到去年信披季的披露数量,五一节前,上交所还需再披露560份,深交所需要519份,北交所需要16份。预计接下来的一周内,将有千余份ESG报告密集发布。
今年的ESG信披亮点在于数据质量显著提升,ESG报告正从“形式披露”向“实质披露”转型。尽管短期内面临挑战,但长期来看,这将为资本市场ESG生态的成熟奠定基础。随着监管规则的持续完善,企业ESG披露质量有望成为市场估值与资源配置的重要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自海通证券与国泰君安合并后,ESG强制信披企业数量由458家变为457家,今年是这些企业由自愿信披过渡至强制信披的最后一年。目前,已有282家强制信披企业发布了ESG报告,披露率为61.70%。
随着ESG信披要求的细化,企业ESG报告的编制模式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由公关部门主导、第三方机构代笔的现象显著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董事会秘书牵头、专业团队深度参与的机制。交易所的规范明确了责任主体,ESG信披不再是“面子工程”,而是需要管理层主导的合规工作。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是我国监管层面正式出台的一套详细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受到企业高度重视。今年的ESG报告将呈现更多变化,包括“双重重要性”受到更多关注,企业将努力与《指引》议题进行对标,以及信息披露更加全面、规范和实质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
尽管目前ESG报告披露率仍有待提升,但这一转型已然开启。随着监管规则的持续完善,企业ESG披露质量将不断提升,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