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手机“国补”政策推出后,市场迅速响应,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但节后市场走弱,季度表现不及预期。同时,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挑战。手机厂商需寻求“国补”后的成长路径,布局中高端市场,应对大模型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广州报道

  手机“国补”政策推出后,市场迅速响应。

  4月24日,Counterpoint发布的《手机销量月度报告》显示,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增长源于政府国补计划,提振了春节销售。补贴覆盖售价<6000元机型,厂商推出促销活动,但节后市场走弱,季度表现不及预期。

  3月以来,“国补”影响减弱。业内人士对后续市场需求可持续性表示担忧。大盘无大幅增长前提下,手机厂商需寻求“国补”后的成长路径。

  同时,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挑战,元器件价格波动或再现。

  “国补”后的考验

  “国补”对手机厂商增益明显。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7.9%;国产品牌同比增长43.8%。

  但增速背后,新机型上市减少。2月新机型同比下降43.5%,显示手机厂商在政策红利下出货量增幅高于大盘,与苹果高价位段无法满足“国补”条件有关。

  Counterpoint分析师指出,一季度国产手机厂商受益于“国补”,华为、小米、vivo等品牌受益显著。

  然而,手机市场年销量约3亿台,增长空间有限,竞争激烈。一加中国区总裁表示,“国补”后增长迅速,但无法刺激大盘扩容。

  “国补”推动中高端价位段手机受益,成为产品表现力试金石。手机厂商需回归产品本身,布局技术和生态合作。

  “国补”红利效应减弱,高端手机销售拉动有限。3月以来,手机出货量低于预期,面临成长压力。

  IDC中国研究经理表示,“国补”初期拉动销售,但后期减弱。部分需求提前释放,政策吸引力有限。

  下半年政策不调整,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手机市场挑战加大。

  手机厂商再寻路

  进入Q2,手机厂商开启中高端市场新品发布周期,布局“国补”后市场。

  4月以来,厂商完善产品体系、主攻细分市场。OPPO发布高端旗舰Find X8 Ultra及小迭代产品,vivo调整价格策略。价格竞争仍是焦点,realme GT7系列新品降价显著。

  端侧AI层面,应对大模型趋势成要点。手机厂商在AI浪潮中有独特优势,需将端侧模型小型化,保护隐私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

  海外关税环境不确定,产业链担忧潜在影响。主要元器件面临涨价压力,影响中低端手机消费者情绪。

  整体而言,Counterpoint报告指出,Q1后半段需求疲软,增长不及预期。促销补贴提前释放需求,未创造新增量。预计2025年市场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手机销量,国补政策,智能手机市场,中高端价位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