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补”政策下,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与挑战并存
AI导读:
手机“国补”政策推出后,市场迅速响应,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但节后市场走弱,季度表现不及预期。同时,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挑战。手机厂商需寻求“国补”后的成长路径,布局中高端市场,应对大模型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骆轶琪广州报道
手机“国补”政策推出后,市场迅速响应。
4月24日,Counterpoint发布的《手机销量月度报告》显示,2025年Q1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同比增长2.5%。增长源于政府国补计划,提振了春节销售。补贴覆盖售价<6000元机型,厂商推出促销活动,但节后市场走弱,季度表现不及预期。
3月以来,“国补”影响减弱。业内人士对后续市场需求可持续性表示担忧。大盘无大幅增长前提下,手机厂商需寻求“国补”后的成长路径。
同时,外部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增加供应链挑战,元器件价格波动或再现。
“国补”后的考验
“国补”对手机厂商增益明显。中国信通院数据显示,2月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7.9%;国产品牌同比增长43.8%。
但增速背后,新机型上市减少。2月新机型同比下降43.5%,显示手机厂商在政策红利下出货量增幅高于大盘,与苹果高价位段无法满足“国补”条件有关。
Counterpoint分析师指出,一季度国产手机厂商受益于“国补”,华为、小米、vivo等品牌受益显著。
然而,手机市场年销量约3亿台,增长空间有限,竞争激烈。一加中国区总裁表示,“国补”后增长迅速,但无法刺激大盘扩容。
“国补”推动中高端价位段手机受益,成为产品表现力试金石。手机厂商需回归产品本身,布局技术和生态合作。
“国补”红利效应减弱,高端手机销售拉动有限。3月以来,手机出货量低于预期,面临成长压力。
IDC中国研究经理表示,“国补”初期拉动销售,但后期减弱。部分需求提前释放,政策吸引力有限。
下半年政策不调整,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手机市场挑战加大。
手机厂商再寻路
进入Q2,手机厂商开启中高端市场新品发布周期,布局“国补”后市场。
4月以来,厂商完善产品体系、主攻细分市场。OPPO发布高端旗舰Find X8 Ultra及小迭代产品,vivo调整价格策略。价格竞争仍是焦点,realme GT7系列新品降价显著。
端侧AI层面,应对大模型趋势成要点。手机厂商在AI浪潮中有独特优势,需将端侧模型小型化,保护隐私同时提供个性化服务。
海外关税环境不确定,产业链担忧潜在影响。主要元器件面临涨价压力,影响中低端手机消费者情绪。
整体而言,Counterpoint报告指出,Q1后半段需求疲软,增长不及预期。促销补贴提前释放需求,未创造新增量。预计2025年市场同比增长,但增速放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关键词:手机销量,国补政策,智能手机市场,中高端价位段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