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供应链企业成为技术竞技场,争相展示智能驾驶和最新产品。中国技术和产品反向输出趋势明显,跨国零部件企业加速本土化。智能化升级成为关键,安全性成为热议话题。

2025上海车展上,汽车供应链企业成为技术竞技场,争相展示智能驾驶和最新产品。随着“智驾元年”的到来,安全性成为热议话题,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成为应对关键。此外,“中国技术和产品反向输出”趋势明显,跨国零部件企业加速本土化,以中国为创新策源地,重构全球业务版图。

“智电”新时代,汽车产业链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汽车科技及供应链展区规模显著增长,占据了4个馆,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数量和规模较上届大幅增加。元戎启行、芯擎科技等近50家企业首次亮相上海车展。

智能驾驶、AI大模型和800V高压平台已成为标配,车企的竞争演变为背后供应链的隐形竞争。这些技术供应商如今以“主角”身份登场亮相,展品多为面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本土供应商在“智电”浪潮下开始崭露头角,如华为、宝钢、凌云股份等都带来了汽车相关的最新产品和技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表示,科技公司及供应链参展企业数量增多,表明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科技与汽车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供应链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表现出色,性价比优势显著。主机厂和供应商都在与AI产业融合,展开深入合作。

打响智能化升级战

在2025上海车展上,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供应链企业的技术竞技场。从智能驾驶到数字座舱,供应商们正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深度重塑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

本土供应商福瑞泰克发布了多项辅助驾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全新产品。博世透露,去年在中国获得的未来五年新业务中,65%与智能化及电气化解决方案相关。采埃孚则展示了完整的底盘产品,摆脱对高成本激光雷达与大算力平台的依赖。

智能座舱的竞赛愈发激烈,芯驰科技推出了AI座舱SoC芯片X10,计划在2026年开始量产。Deepseek掀起的技术革命正在席卷汽车行业,成为汽车座舱与AI技术融合的一个横截面。

安全性成为关键话题

2025年被视为智驾元年,几起因智驾导致的交通事故引发行业关注,汽车企业和监管部门都在重新审视智驾的安全性并出台相关规范。

郑赟认为,事故的发生和相关规范文件的出台会在短期内给智能辅助驾驶技术“降温”,但长期来看并不会改变其发展前景和普及速度。供应链企业在智能化进入深水区的当下,确保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得更加重要。

爱尔铃克铃尔集团、佛瑞亚集团等供应链企业均对产品的安全性做了侧重展示。佛瑞亚集团展出的智·璨座舱通过众多智能化配置提升驾驶安全性。

汽车行业掀起“智驾平权”的浪潮,对智能辅助驾驶产品的成本控制更加严格。供应商需平衡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之间的关系。

“中国技术和产品反向输出”已成趋势

谁能拿下中国车企订单,谁就握有下一代技术的定义权。耐世特、佛瑞亚集团等越来越多的汽车供应链企业意识到,“中国技术和产品反向输出”已成为趋势。

耐世特推出的项目中,亚太地区占36%。佛瑞亚集团希望通过在中国汽车市场的业务现状来助力中国主机厂在海外的发展。爱尔铃克铃尔集团已将现有技术转移至中国,并推广中国团队自发产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

面对中国主机厂日益缩短的开发周期,科技公司Unity带来了基于数字孪生打造的工业操作系统,助力客户实现从设计、仿真到生产、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和智能化。

中国汽车产业已进入智能化深水区,供应链企业需拼创新速度、本土化深度和成本控制能力。全球汽车供应链的权力天平正在倾斜,跨国零部件企业以中国为创新策源地,反向重构全球业务版图。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孙桐桐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辛旭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辛旭摄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黄辛旭摄

记者|黄辛旭 孙桐桐

(文章来源:每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