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调整智驾命名,响应行业监管加强
AI导读:
小米汽车调整SU7新车定购页面措辞,将“智驾”更名为“辅助驾驶”。此举响应了工信部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监管要求,旨在规范智能驾驶技术宣传,确保用户清晰了解车型真实能力。
随着智驾行业的监管力度持续加大,备受瞩目的小米汽车已悄然做出调整。
5月4日,小米在其SU7新车定购页面中更新了措辞,将“智驾”正式更名为“辅助驾驶”。具体而言,小米SU7标准版所搭载的Xiaomi Pilot Pro,已由“小米智驾Pro”更名为“小米辅助驾驶Pro”;同时,小米SU7 Pro与小米SU7 Max所配备的Xiaomi HAD,也已更名为“小米端到端辅助驾驶”。
小米汽车官网介绍称,其端到端辅助驾驶系统能够实现从车位至车位的全方位辅助驾驶,用户仅需设定导航,系统便能完成ETC/闸机辅助通行、窄路/环岛通行以及停车场寻位泊车等多项任务。
今年3月29日深夜,安徽铜陵德上高速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小米SU7轿车在事故发生时正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该事件导致三名大学生不幸遇难。此次事故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小米汽车的这起事故将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推向舆论风口,此后,各大汽车公司在新车发布和产品宣传时对智驾技术开始保持谨慎态度,行业主管部门也相应加大了规范和监管力度。
4月16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了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上明确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严禁夸大和虚假宣传。
据界面新闻了解,推进会围绕测试、宣传、功能安全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多项具体要求,包括规范宣传用语,不得使用“自动驾驶”“自主驾驶”“智驾”“高阶智驾”等名词,而应按照自动化分级标准,统一使用“(组合)辅助驾驶”等表述。
此后,4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也发出了关于规范驾驶辅助宣传与应用的倡议书,呼吁企业严格遵循《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杜绝虚假宣传与过度营销,确保功能命名科学严谨,防止驾驶员误用、滥用。
在车企方面,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联合多家车企及中汽中心,于4月27日共同发布了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其中特别强调营销透明度,倡议全行业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明确智能辅助驾驶的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让用户能够清晰了解各自车型的真实能力。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