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繁荣,科技赋能文旅新体验
AI导读: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旅游消费市场欣欣向荣,多地旅游景区接待量创历史新高。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推动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展现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红色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各地景点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寓教于游。
“五一”假期期间,全国旅游消费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5月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获悉,假期前三天,多地旅游景区接待量创历史新高。浙江省累计接待游客2374.8万人次,同比增长12.9%;黑龙江省共接待游客921.5万人次,同比增长13.8%;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1217.03万人次,同比增长24.15%。旅游市场回暖显著,成为经济新亮点。
值得关注的是,各地通过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等创新举措,打造了一系列沉浸式旅游新体验,推动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旅游景区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旅游度假区与休闲街区特色凸显,乡村旅游与红色旅游也各有亮点,展现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如VR、AI等,为游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量质齐升的繁荣景象,反映出文旅产业向高质量、科技化、可持续方向转型的深层逻辑。政策红利释放、消费需求升级与产品供给创新的三重驱动,共同推动了旅游市场的复苏。
多地旅游数据亮眼,大城市群周边旅游人气“旺”。截至5月3日14时,浙江省全域累计接待游客数量、黑龙江省和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均有显著增长。大城市群周边旅游度假区、休闲街区人气高涨,如浙江省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上海市佘山度假区等。
天津武清成为短途游热门目的地,佛罗伦萨小镇、南湖·绿博园景区等全区主要景区景点和商贸场所接待客流量累计约67.38万人次。科技赋能文旅体验,“五一”旅游科技感拉满,各地旅游景区加速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为游客带来耳目一新的文旅消费体验。
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各地旅游景区以智慧化、沉浸式体验重塑 “五一”假期旅游新形态。如福建省白水洋·鸳鸯溪景区的森林魔法世界主题游园会、贵州省赤水丹霞旅游区的“飞越赤水”球幕影院等,都运用了前沿技术,为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的旅游体验。
文旅融合创新业态,沉浸式消费场景受热捧。“五一”假期期间,各地旅游景区深挖文化潜力,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种假日活动。如重庆市的文旅节庆活动、武隆仙女山景区的风筝季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同时,乡村旅游持续释放活力,通过深化多元业态融合,为游客带来别样体验。
红色旅游市场热度不减,各地景点通过创新展陈方式,寓教于游。广东省、安徽省等地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均有显著增长。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推动了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