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穷六绝七翻身”魔咒下的A股投资策略
AI导读:
文章回顾了“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一港股传说的起源,并通过A股历史数据复盘发现其与实际存在差异。同时,分析了该魔咒不完全适用A股的原因,并提出了理性看待日历效应、聚焦长期趋势的投资策略。
一、起源与争议:从港股到A股的“魔咒”传说
“五穷六绝七翻身”这一说法源于20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股市,后被引入A股。但随着A股市场结构和投资者行为的演变,这一“魔咒”的参考价值有待商榷。
二、数据复盘:A股历史上的“五月表现”
通过梳理近20年A股数据,发现传统说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历年5月平均涨跌幅为1.52%,6月平均涨跌幅为-1.41%,7月平均涨跌幅为2.26%。

5月因业绩“靴子落地”,风险偏好或提升;6月银行半年度考核,市场流动性收紧,风险偏好回落;7月政策预期和中报行情助推A股表现。
三、逻辑拆解:为何“魔咒”不完全适用A股?
宏观与政策周期波动导致日历效应弱化,同时市场结构变化,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短期情绪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减弱。
四、理性看待“日历效应”:投资需回归本质
历史规律仅是参考,A股表现更多取决于基本面与政策导向。建议投资者避免刻舟求剑,分散配置,聚焦长期趋势。
五、配置思路:如何调整布局?
结合政策落地及中美经贸关系进展,市场短期风险偏好有望回升。关注科技成长主线,如人工智能、半导体;消费与地产链修复机会,如家电、家居;红利资产与防御性配置,如高股息资产、债市。
后续需关注外部政策扰动及国内政策传导效果。
(文章来源:博时基金)
(原标题:“五穷六绝”真的存在吗?A股历史数据复盘与投资策略)
(责任编辑:66)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