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信任危机,车主维权要求退订
AI导读:
5月13日,雷军发布健身打卡。近期,小米汽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涉及高速智驾事故、私自通过OTA限制车辆马力、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导致多名车主维权,要求退订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5月13日一早,雷军发布健身打卡,不少网友纷纷现身打气。

上周雷军重新在社交平台上发声,提到了过去一个多月的艰难状况,情绪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和出差计划,暂停了社交媒体互动。
近期,小米汽车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从高速智驾事故,到私自通过OTA限制车辆马力,再到碳纤维前舱盖涉嫌虚假宣传。
5月12日上午,港股小米集团股价跳水,最低跌至48.5港元/股,跌近5.6%,后虽回升,但仍收跌1.46%,报50.6港元/股。市场认为,股价异动由小米 Ultra车主退订风波引发。
风波源于小米SU7 Ultra车型的核心选装件——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该部件宣称的功能在实际拆解中被证实仅为外观装饰。
一位购买SU7 Ultra的车主用鼓风机测试发现,前舱盖开孔处纸巾无反应,证明风道设计未形成有效气流。内部结构与普通铝制机盖无异,未连接刹车系统散热,也未增加车辆下压力。
小米官方此前多次强调该部件的性能提升价值,如雷军直播中表示“内部结构完全改变,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散热”,官网宣传更将其描述为“赛道级散热设计”。
测评效果与官方宣传不符,导致300多名车主组建维权群,要求无损退车并启动集体诉讼程序。
车主刘标(化名)曾对SU7 Ultra感兴趣,但因小米宣传造假对其品控产生质疑。
5月12日,车主杨雷(化名)表示,订车时额外花费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但发现风道未连接散热系统或下压力结构。

小米发布致歉声明,称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将提供补偿措施。
但车主对补偿方案不满意,认为积分补偿与选装价格差距大,改配铝制机盖需重新排队,等待周期长达30-40周。
车主希望雷军保持真诚,直面质疑挽回口碑,否则可能影响SU7系列和未来高端车型销量。
华东政法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巍表示,小米汽车涉嫌构成违反《广告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不当宣传行为。
小米首款SUV YU7新车预计于今年六七月上市,此前多次声明新车发布时间不变。
最新回应:小米汽车表示,可以协商取消订单,但不能退回定金。
杭州市民高先生是小米SU7 Ultra锁单用户,对小米汽车近期表现失望,要求退还定金2万元。
5月12日傍晚,高先生收到小米汽车工作人员回应,建议60日内沟通继续生产,否则协商取消订单,但定金无法退回。
(文章来源:大象新闻)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