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科创板公司坚定实施“出海”战略,2024年境外收入突破4300亿元,同比增长6.1%。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技术与资本并驾齐驱的“出海”模式,成为科创板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境外收入增长亮眼,既有海外版图的拓展,也有细分市场的渗透。

面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科创板公司坚守正道、勇于创新,坚定实施“出海”战略,汇聚全球资源以增强核心竞争力。2024年,科创板公司的境外收入已突破43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6.1%。凭借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以及技术与资本的双重驱动,“出海”模式已成为科创板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科创板公司境外市场表现强劲

根据年报数据,2024年,科创板近八成公司实现了境外销售,境外收入总计4303.61亿元,占板块整体营业收入的三成。境外收入增速达6.1%,超越了板块整体营收的增长速度。其中,近四成公司的海外收入增幅超过了其整体营收的增幅,173家公司的境外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54家公司的境外收入更是突破了10亿元。

境外收入的显著增长,既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广泛拓展,也离不开细分市场的深入渗透。据统计,63家科创板公司的产品已远销至超过5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25家公司的产品更是在100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实现了销售。同时,37家公司的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出货量、市占率、销售额等方面均名列前茅,细分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

此外,科创板公司还积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借船出海”。自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政策发布以来,科创板公司已成功发起了14起跨境收购交易。例如,南微医学收购了西班牙公司CreoMedical S.L.U.的51%股权,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浩辰软件则收购了匈牙利公司CadLine的100%股权,该公司3D BIM软件的核心产品已在11个国家服务了1.5万名客户,有望助力整合海外客户资源。

科创板公司重构全球价值链

与依赖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的传统出口模式不同,科创板公司瞄准价值链上游,以科技创新为“硬实力”,重新定义国际竞争中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一方面,科创板公司的出口产品展现出高毛利率的特点。据统计,科创板公司境外销售毛利率的中位数高达40.8%,高于板块整体毛利率水平。这充分证明了通过创新获取“溢价”的竞争策略是有效的。例如,清越科技抓住海外客户对PMOLED产品新颖、奇特的需求,加强产品定制,其境外销售毛利率比境内销售毛利率高出近2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专利技术也成为科创板公司“出海”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末,已有10家科创板创新药企业通过对外授权形式将创新药海外权益授予境外企业。如百利天恒将一款ADC药物专利授权给跨国药企BMS,获得了8亿美元的首付款,这笔款项已在2024年全额到账。这不仅帮助公司在上市第二年实现了扭亏为盈,还刷新了中国ADC新药“出海”的交易金额纪录。

凭借产品竞争力和技术话语权的加持,科创板公司正在从“标准跟随者”转变为“标准制定者”。截至2024年末,已有58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参与制定了所在领域的国际标准,在行业内的话语权日益增强。例如,盾构机龙头企业铁建重工在2024年新增主导或联合主导国际标准2项,累计注册国际标准工作组专家5名。公司当年海外新签合同或中标额达到30.68亿元,同比增长48.94%。信科移动在3GPP组织中参与了200余项5G-A国际标准的制定,目前正在全面参与全球6G标准化组织的各项工作,有望在下一代通信竞争中占据先机。

科创板公司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科创板公司不仅输出产品、服务,还提供资本、技术赋能,在实现生产服务本地化的同时,也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截至2024年末,已有110家科创板公司在37个国家或地区布局产能。例如,容百科技的韩国工厂支撑了公司三元材料的出货量连续四年领跑全球,并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抢占更多份额。传音控股作为全球TOP4的手机厂商,在埃塞俄比亚、印度、孟加拉国等地设立了工厂,雇佣外籍员工893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近一半。此外,超过50家科创板公司在海外成立了研发基地或实验室,深入推进全球科技协作。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预计将有更多科创板公司登上国际舞台,在新一轮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中乘风破浪前行,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分享科技创新的成果。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