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系统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增强民企发展信心
AI导读:
证监会系统持续用好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机制,深入了解民营上市公司实际困难,以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此举旨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力度与温度并重。同时,多地证监局建立健全服务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近期,证监会系统持续用好常态化走访上市公司工作机制,深入了解民营上市公司实际困难、问题和诉求建议,以提高政策实施精准度。此举旨在增强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力度与温度并重。业内人士指出,走访不仅为民营上市公司排忧解难,还督促其提升可投性。
紧盯民企“急难愁盼”,监管部门深入企业一线,推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河北证监局在走访以岭药业时,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利用并购重组等手段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同时,金融机构提供并购贷款、债转股等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
受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上市公司“出海难”问题突出。深圳证监局指导深圳上市公司协会举办多场“深企出海护航系列”活动,为上市公司“出海”保驾护航,覆盖众多企业及人员。
在走访过程中,上市公司主要反映监管规则意见、经营困难及投资者关系管理等问题。监管部门表示,走访一方面可为公司排忧解难,另一方面也督促上市公司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多地证监局建立健全服务民营上市公司长效机制,完善常态化走访机制,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例如,重庆证监局与市委金融办联合下发工作方案,指导各区县政府完善工作机制;深圳证监局搭建联合走访、问题通报及服务协同机制,增强央地协作效能。
此外,多地建立台账管理和督办机制,形成闭环管理,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这些举措释放出监管部门坚定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强烈信号。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为进一步提升民营上市公司可投性,有关部门需在提升融资支持力度的同时,强化债券违约风险防控,推动解决拖欠民营上市公司账款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