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国轩高科、清陶能源等宣布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预计2027年小批量上车实验。全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但面临技术突破与商业化应用鸿沟。硫化物、氧化物与聚合物是三大研发方向,技术路线选择成为关键。

国轩高科(002074.SZ)在5月17日的公司科技大会上宣布,已建成首条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生产的电池样件目前已开始装车路测。这家国内头部锂电池公司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上车实验,并预计2030年达到量产。国轩高科正按照时间表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在先进电池前沿技术研讨会上透露,今年年底将下线可供装车的全固态电池,并计划在2027年实现批量交付。清陶能源与上汽集团已宣布了全固态电池量产计划,目前进展顺利。

宁德时代(300750.SZ)和比亚迪(002594.SZ)也披露了全固态电池的发展计划,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多家国内电池与整车企业都发布了类似规划。全固态电池被视为锂电池终极技术,有望在能量密度、安全和寿命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

然而,尽管时间表已明确,全固态电池量产仍面临技术突破与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间的鸿沟。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指出,全固态电池在成本、循环寿命等方面存在不足,2030年之前难以有效解决,达到市场端应用水平存在较大风险。

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坚的难点在于固态电解质。硫化物、氧化物与聚合物是三种主要研发方向,但行业内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尚未统一。宁德时代、比亚迪和国轩高科主攻硫化物路线,而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则选择了其他路径。

硫化物因其电导率媲美液态电解液而成为热门,但成本高昂且对工艺要求高。清陶能源和卫蓝新能源选择规避硫化物,因其在短时间内难以降低成本。卫蓝新能源首席科学家李泓表示,锂电池降本是趋势,全固态电池价格难以大幅高于现有液态电池。

国轩高科全固态项目总工程师潘瑞军认为,随着硫化物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量产,价格有望大幅下降。聚合物和氧化物两条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也在考虑范围内,各有优缺点。

卫蓝新能源选择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而蜂巢能源董事长杨红新认为,氧化物与聚合物复合的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可能在成本方面更快达到商业化应用的条件。

目前,锂电池行业尚未找到兼具性能和经济可行性的全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因此,不轻易放弃任何一种可能通向终点的技术路线已成为行业共识。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