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导读:

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单”现象初显,多家企业订单量显著增长,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商业服务及工业应用三大场景。但爆单背后存在供应链挑战和运维成本问题,同时热钱叠加政策带来的泡沫也引发关注。

  科创板日报》5月18日讯(记者敖瑾李明明陈美余诗琪)在乐聚机器人苏州生产车间,“夸父”人形机器人正沿着流水线组装、调试和系统校验。每台刚下线、通过测试的“夸父”,都即刻被工程师安置在定制运输箱,发往客户手中。人形机器人行业“爆单”现象初显。

  乐聚(苏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松表示,公司去年交付量为100台,今年一季度订单量增长了200%,预计今年总交付量将进入千台级别。

  宇树创始人王兴兴也在公开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企业发展良好,很多企业订单量激增。天眼查数据显示,宇树今年截至目前中标了25个公开采购项目,接近2024年全年32次的中标订单总量。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爆单”来得迅猛,引发关注。爆单背后的客户需求是否真实可持续?高昂的造价能否在应用场景创造真正的价值?还是只是资本游戏里的泡沫?

  多家企业如松延动力、傲意科技等均表示订单量有显著增长。乐聚机器人还提到了海外市场情况,产品已交付美国、中东、欧洲等地客户。机器人核心部件厂商步科股份也观察到人形机器人客户对电机的订单需求过万。

  订单需求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实验室、商业服务以及工业应用三大场景。宇树的中标项目中,采购方主要为电力、通信领域的大型国央企,同济大学贡献了最大订单金额。

  供应链管理成为带动交付节奏的关键。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接单和安排生产的意愿基于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前景的看好,但订单量暴增可能导致交期冲突。

  VC投资人表示,爆单带来的挑战体现在供应链上,考验主机厂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运维成本和使用周转率才是最值得关注的部分。

  人形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走高,爆单是否意味着行业进入新阶段?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相当于商业化落地上实现了突破,类比新能源车量产爬坡阶段。但VC投资人警示,爆单很大程度上是热钱叠加政策带来的泡沫,当客户尝试将机器人耦合进场景,可能会发现和设想完全不一样。

  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开端已现,但批量交付能力不足、场景有限等因素可能导致阶段性波动。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需等待下一个技术突破时刻。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