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文化+科创“光合作用” 构建产业雨林
AI导读:
成都高新区通过政策支持、生态构建与人才引进,促进文化创新与科技创新融合,形成“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系统,孕育出多家独角兽企业,推动城市产业发展。
5月18日,“成都高新3D哪吒视频”犹如一道光影划破长空——哪吒脚踏风火轮,以裸眼3D形式跃然于交子商圈与春熙路商圈的地标建筑之上。截至5月1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包含港澳台和海外票房)已突破158亿元,排名全球影史票房第五。这个源自《封神演义》的东方神话形象,正以数字孪生技术重构的姿态,在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沃土上获得新生。
成都高新区,这片孕育出“哪吒”的土地,其背后的产业生长逻辑令人好奇。在这里,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如同枝叶交织的森林,在政策、生态土壤与人才的滋养下,共同构建了科技与文化创新相互滋养的“热带雨林”。
绝匠文创:“慢创意”土壤中的文化产业之花
《哪吒2》的票房仍在攀升。在天府长岛数字文创产业园,与电影《哪吒2》的制作公司可可豆仅一街之隔的绝匠文创,今年一季度的客户咨询量已超去年总和。绝匠文创创始人夏科,深耕文创领域30余年,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以文化创意践行国际传播使命。
夏科展示了一款“倒立杯”,正看为金丝猴,翻转后变为马克杯,尾巴作为把手,创意十足。他坦言,文创产业深受政策影响,成都高新区的支持政策让文创产业蓬勃发展。绝匠文创的“慢创意”哲学,正是成都高新区文化生态的缩影。
成都高新区不仅提供房租补贴,还举办文创对接活动和海外商业团队走访计划,让企业得以深耕IP打磨,最终在国际舞台绽放光芒。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6000余家数字文创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千亿。
此外,成都高新区推出了一揽子数字文创产业领域普惠政策和优化调整的人才发展政策,吸引各类人才总量突破85万。
从“文化创新”再深入观察,成都高新区还展现了另一种新场景:创新文化。从个人到全球科技研发团队,从想法到独角兽企业,创新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与企业发展路径中。
沃飞长空:低空经济的“试飞舞台”
沃飞长空展厅里,一架黑白色的eVTOL引人瞩目。这款名为AE200的6座级载人航空器,有望成为国内首个实现“A点起B点落”的低空交通工具。
沃飞长空创始人郭亮的“飞天梦”已成现实,依靠团队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沃飞长空已成为全球低空经济赛道的“领头羊”。成都高新区与吉利科技在低空出行领域的深度合作,标志着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及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地。
成都高新区资本全程参与了沃飞长空的融资,提供政策支持,并通过共建低空经济产业园、组建产业基金、成立产业联盟等方式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沃飞长空在政府的帮助下,成功完成了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
成都的航空产业链完善,沃飞长空作为链主企业,得到了产业链的大力支持,缩短了产品研发周期。
考拉悠然:“信任投资”与“候鸟栖息地”
考拉悠然实验室里,“空间智能”革命正在发生。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申恒涛带领团队研发的“悠然无界大模型”,正在打破数字与物理世界的边界,已在城市治理、智慧应急等领域广泛应用。
考拉悠然的成长轨迹,是成都高新区“信任投资”理念的缩影。企业起步时获得3000万元“无股权启动资金”,不占股份,只求科研转化产业落地。高新区国资始终扮演“耐心资本”角色,帮助企业对接战略投资者。
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生态为企业提供协同创新沃土,形成链式协同。同时,高新区的人才政策为考拉悠然汇聚了国内外顶尖团队,让核心成员安心扎根。
文化+科创“光合作用”:构建“产业雨林”
3家企业的故事,折射出成都高新区的产业发展逻辑:文化与科技创新在这里发生“光合作用”和“化学反应”,辅以政策、人才构建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系统,最终让不同领域的企业在竞合中形成了良好生态。
成都高新区正催生出全新的产业形态,当文化IP与科技产品相遇,传统与现代、技术与艺术的边界被不断打破。3D哪吒看见的不仅是成都的夜空,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产业雨林”。
成都高新区的“生长密码”在于构建了科技与文化创新相互滋养的“热带雨林”。政策打破制度壁垒,生态激活协同效能,人才播撒创新种子,最终让科技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文章来源:科创板日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