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差异解析
AI导读:
科创板在发行条件、审核权力、定价机制、交易机制等方面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更包容的发行条件、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灵活的交易机制以及严格的持续监管。
科创板在多个方面,包括发行条件、审核权力、定价机制以及交易机制等,与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在发行上市条件方面,科创板展现出更大的包容性。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主要参考财务指标,尤其是盈利的连续性和绝对金额。而科创板则设计了五套标准,涵盖市值、营收、经营活动现金流、研发投入和产品的技术优势等因素,不再单一强调持续盈利能力,允许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但有明显技术优势的企业上市。
其次,上市审核及注册方面,科创板试行注册制,审核权力转移至上交所,证监会负责准予注册的决定,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核准制不同。
在定价机制上,科创板全面采用市场化询价的定价方式,相较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直接定价方式,定价更加准确。此外,科创板还引入了私募参与网下询价配售、保荐机构跟投机制、鼓励高管参与战略配售、绿鞋机制等,确保定价机制的市场化。
交易机制方面,科创板也更为灵活。投资者个人证券及资金账户门槛为50万,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且增加了盘后固定价格交易。科创板股票自上市首日起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单笔申报数量不小于200股,可按1股为单位递增。这些变化使得科创板股票的波动比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大得多。
此外,科创板在持续监管方面更为严格,企业更容易触发退市。退市条件包括重大违法指标、交易类指标、财务类指标和规范类指标,一旦触发就会退市。科创板还取消了暂停上市、恢复上市环节,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第二年仍触及即退市,且不得提出新的发行上市申请。
最后,科创板允许达到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分拆成业务独立、符合条件的子公司上市,这一政策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尚不允许。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