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
AI导读: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是长三角经济发展最活跃、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在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潜力巨大,需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有这样一个场景:当风浪呼啸着扑向海洋钻井平台,16级台风中,亚星锚链研发的R5级系泊链如定海神针般牢牢锁住万吨巨物。这条由上海宝钢提供特种钢材、江苏工厂锻造的“生命线”,是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企业紧密协作的缩影——当台风退去,中国高端装备的韧性在惊涛骇浪中淬炼成型。
6月14日,在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上,江苏企业亚星锚链董事长陶兴分享了公司如何通过跨区域协同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围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发展之道”这一主题,与会嘉宾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探讨,一致认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潜力巨大,需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会上,深入实施沿沪宁产业创新带战略——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启动仪式成功举行,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下一步建设按下高质量发展按钮。

区域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在长三角区域内,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经济发展最活跃、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劲,是全国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华泰联合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张雷介绍,作为长三角核心经济的轴线,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串联上海、南京等八个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显著。
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上市公司亚星锚链,作为全国锚链行业领军企业,采用“在上海研发,沿沪宁转化”的发展模式,产品升级离不开跨区域发展。裕太微董事长史清表示,2017年公司成立于上海,后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快速发展,2023年在科创板上市。沿沪宁产业创新带为公司在技术协同、产业配套等方面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王康力介绍,大批企业在上海设总部和研发机构,在南通转化生产。公司依托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40余年积累的产业配套优势、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成本,以及优质的生活教育配套,形成“研发在上海、总部在上海、协作在南通”的协同模式。
构建“链主企业+中小配套”创新生态
产业链强则经济强,产业链稳则经济稳。健康的产业链生态离不开“链主”企业带动,也离不开配套的中小企业。陶兴认为,中国如今的造船能力世界领先,离不开链主船厂加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中小企业产业链集聚。
同时,人才也是产业创新的立足之本。史清认为,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型人才占比较大,这也是公司作为无晶圆厂(Fabless)企业长期驻扎在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根本原因之一。下一步,公司将深化产学研推进力度。
市场各方合力促进产业创新
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也离不开各方协同合作。张雷认为,证券公司支持科创企业发展,要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服务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作为使命担当,加大科创支持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聚焦产业行业,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王康力表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产业是底色,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新动能,企业是主体,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协同发力,实现资源最佳配置、产业布局最优解,合作共赢。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本站立场无关。本站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本站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yxiu_cn@foxmail.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